77小说网 > 宠妾盛世入侵 > 31.第31章 “客?”

31.第31章 “客?”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

一秒记住【77小说网 www.77shu.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丰满轻盈的新雨,多日来淅沥连绵,若珠玉串成的帘幕悬于天际,将盎然春。色抹上了几分梦幻朦胧。

    及至暮色,方风歇雨止,国公府玉家的后院泥平如掌,不见人踪;明镜似的澄塘毫无涟漪,只余岸边柳条轻曳,偶有黄鹂鸣啼,宛如天音。

    梳着双鬟的丫头坐阶堂前,旁边一株芭蕉挺拔葱郁;忽而风袭而摇,“簌簌簌”的雨露顷刻抖落,惹得女孩娇嗔不已。

    院内安谧无声,堂屋前的百花团锦帘内却不时飘出清脆笑语。

    长瑶倚在祖母身旁,耳听着锦杌上玉含英慷慨激扬诉说的寺中趣事,亦被逗得笑颜满面,连正拿着镶珠银签子剔果肉的右手都在轻颤。

    蹲在炕前持捧小碟的碧华忙低声提醒:“三少奶奶小心。”

    一句喃语引来正听得入神的老太太转首,慈爱的目光落在孙媳妇白纤的细指上,怜道:“这等费神的事让底下人去做,祖母虽爱食这核桃嫩肉,却也不舍檀儿你这般辛苦。”

    话落,望向近侍,立马有伶俐的婢子上前接手。

    长瑶亦不坚持,将签子与干果顺手递给对方,便端了碧华手中的碟子起身,绕至炕几另边,勺了细糖撒上,推至祖母眼前。

    被打断的玉含英见状,忙起揶揄:“三嫂惯是贴心,怪不得祖母总记挂着你,真教我这做亲孙女的都瞧着眼红呢。”软软糯糯,十足的撒娇语气。

    老太太见亲孙女故作酸味的调侃,知其玩闹的心性,望着眼前俩表姐妹更是笑不拢嘴。

    屋里老少欢聚,正是温馨融洽之时,却听外边庭院里传来急切脚步声。

    不肖会,本守在门口的婢子掀帘入内,立在月洞珠帘外福了身禀道:“老太太,外头福管家来了,说是有急事通报。”

    老太太年事已高,早已将掌事家权交给了长儿媳。

    福管家在国公府服侍多年,自当明白规矩,如今却匆匆跑来,断是真有急事,老太太敛笑端坐,忙让人进来。

    福管家请安后,将缘由道明。

    原是有远客来访,自称为国公爷故交,指明要见老太太。

    说完即从袖中掏出一枚玉佩,侍婢接过送至帘后。

    然而这福管家素是有眼见之人,如何会在还未证实身份之前便先来惊动祖母,暗中好奇起来人身份,便将目光锁在了渐近的玉佩上。

    放眼望去,长瑶只见是枚色泽极佳的羊脂玉?,周边雕刻着缠枝细纹,及垂了琉璃圆珠的明黄穗苏。

    穗苏颜色稍显暗沉,该是枚有些年份的玉佩,但并不见如何奇特。

    老太太刚抿了口温茶,手中的和阗白玉盏尚未搁下,左手接过玉佩,面色就是一变。

    飞快的翻过玉佩,似是证实了心中所想般,瞬间将大掌合住;右手一抖,玉盏不曾落稳,若非长瑶眼明手快,必碎无疑。

    老太太乃稳重内敛的人,不怒于色,从来都是安之泰然的神情。长瑶何时在外祖母脸上见到过这种表情,既震惊又慌乱,更多的还是不可思议。

    “那人现在哪?”

    “老奴不敢怠慢,见他神色匆急,便自作主张先领了进来,正在院子外候着呢。”

    “快请。”

    老太太理了理衣襟,指腹摩挲着掌中玉佩纹络,眸底若潭水般深邃,不见浮沉。

    登门的到底是何人?

    早有丫环出去引了远客,屋帘掀起间,出现在众人视线里的竟是位器宇轩昂的年轻公子的背影,长瑶只觉得眼熟的很。

    一旁的男子只抱了抱拳,便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嗓音洪亮有力:“老太太,故人相托,嘱必亲交予您手,望您与国公爷过目。”

    几个字说的很慢,不见恭敬之意,却也听不出唐突无礼,语调则是一口的京腔。

    长瑶只听到外祖母说了个“快”,催促着婢仆将信传来。

    拿到信笺后马上打开,取信纸而阅。

    玉含英示意长瑶打量外面男子。

    长瑶表情微讷,颇有几分尴尬,现今的大夏朝风气虽不似前朝守旧严谨,但终于男女有别。玉含英性子爽朗,并不拘小节,愣是示意了眼前这位不在状态的长瑶好几回,非要让人去瞧对方的靴子。

    长瑶愣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原是这位“客”的靴底沾了湿土,或是赶路时途中所带,踩在驼色无比的地毯上,留下一个个泥印。

    若是寻常的世家子弟,自该觉得失礼,偏生这男子立于屋中,脸色不卑不亢,纹思不觉。

    瞧了泥靴印子,倒是留意到一点,该男子的双足既宽且长,异与常人。

    忽闻耳旁传来“砰”的一声,却是老太太手边的玉盏难逃命运,硬生生的被其胳膊碰到了地上。

    “祖母”,

    “祖母”

    老太太紧捏住信纸,面色泛白,激动的情绪掩盖不住,任谁都瞧出了她的反常。

    茶水蜿蜒了整张几面,染湿了老太太的衣袖,婢子们欲上前收拾,奈何被主子制止。

    她握着信纸,竟是缓缓站了起来,望了眼帘外挺拔的男子,刚张口想出声突然又转头看向了旁边的长瑶。

    “檀儿你过府也有一阵子,也该回德安侯府看看了,免得你祖父、祖母跟父亲、母亲挂念。”

    说着招来亲信董妈妈,直接吩咐下人给长瑶收拾细软,安排车架送回柳家。

    立刻、马上……这在以前可是从未有过的!

    长瑶惊诧,玉含英更是不解,“祖母,您怎么突然就……”

    话未说完,即被打断:“含英也先回去吧,顺道送下你三嫂。”都说媳妇不是外人……

    虽说对老太太突来的这一举动都很不明所以,但大家族之女皆懂礼规。

    出屋时,长瑶显然感受到了一道炙热的目光,紧随着自己移动。

    是来自那位神秘的“客”。

    他的视线赤。裸而强烈,自祖母说出“檀儿”后乍然就凝射过来。只是他头戴兜帽,半晌竟是一句话也没有说出口。

    该人行事大胆不羁,根本不计较他人想法感受。

    出了堂屋,玉含英便问:“三嫂,你识得那人?”

    长瑶讶然,她怎可能认识?

    但那人表现得这般明显,长瑶觉得“不认识”这回答多余苍白,一时间竟有些哑口。

    隔着帘子,能听到祖母吩咐福管家去外院收拾上房,并派人去请国公爷回来的指令。

    竟是要惊动在朝行公的公爹?

    这人究竟什么来历?

    还有,祖母突兀的潜自己回柳府,显然是在避着她。

    长瑶心头疑云密布。

    国公府上下对于长瑶天黑了要回柳府的事亦不能理解,然而主子的吩咐只能遵从,故而半个时辰后长瑶就坐上了回柳家的马车。

    往常一个时辰的路,但因雨后路滑,待到达时天色已黑。

    掀起车帘,长瑶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凉意,她方知又飘起了雨。

    借着檐下灯笼的烛光,柳府的朱红大门显得格外冰冷,甚至连那两座石狮子,瞧在眼里都似乎显得狰狞。

    她的唇边泛出几丝苦涩。

    小厮前去敲门,中年发福的管事开门,看清外面的队伍愣了下,反应过来后忙哈着腰冒雨跑出来,“五姑奶奶您怎么突然回府了?瞧怎么不事先派人送个信回来,也好让奴才们准备准备。”

    说完招呼着后面小厮去开西墙的角门迎车架进府,又让人往内院送信。

    这种恭敬疏远的语调,不知怎么就让长瑶生了厌烦,她淡淡的言问:“笑话。我这回的是自己家,难道还需要你们待客般准备些什么不成?”

    管事连连告罪,“是奴才嘴拙,奴才失言,五姑奶奶见谅。”

    长瑶突然就没了兴致,闭目不语,任马车行进柳府。

    早有软轿候着,换乘后进内院。

    小轿刚进二进的垂花门,长瑶就觉得府中气氛不对,掀轿帘四下望了望,路边灯影下枝叶层层,细雨依旧。

    碧千打了油伞跟在旁边,见状不由俯着身开口:“太太,夜风寒,您身子娇,仔细受凉。”

    或是洞察了自家主子的心思,又添安慰:“国公府上定是有事,太太是候府的人,住着不方便。老太太才送您回来的。她往常最是疼您,今儿这般安排,定是有缘由的,您可千万不能往心里去。”

    知晓这丫头是怀疑自己在为祖母送她回来的事钻角尖,长瑶摆手明道:“祖母是打心眼里疼我,我怎可能因为这点小事就误会她?碧千,我只是觉得,家里似发生了什么事,不太对劲。”

    碧棠沉默了会才接话:“太太许是多心了,柳府里要有大事,哪能不给您送信?”

    长瑶笑笑,“这可未必。”话音落,又吩咐前面抬轿的婆子:“去正堂。”

    碧珠就劝:“姑娘,这时辰怕是老太君已用了晚膳,各位姨太太正陪在那呢。您刚回来,要是去了又半天不得空,不如奴婢陪您先回碧瑶苑,您还没用饭呢。”

    近侍劝着,长瑶的视线却已望向不远处匆匆提灯而来的身影,“这会子怕是我想先用晚膳都不能了。瞧,母亲派人来迎我了!”

    踏雨而来的正是母亲苑里一等侍女红歌,远远瞧见软轿,足下生风般走得极快,瞬间便至眼前。

    她喘吁不稳的请安问好:“太太得闻五姑奶奶归来,心生欢喜,但见天黑风寒,特命奴婢过来迎接。”

    “母亲关怀之情,我自铭记于心,倒是劳你辛苦冒雨跑来。”长瑶闲淡的声音从轿中飘出,听不出波澜。

    红歌望了眼迷蒙的前路,复含笑再语:“五姑奶奶舟车劳顿,此刻必定乏了,太太交代奴婢服侍您回碧瑶苑歇息。老太君怜惜五姑奶奶,亦免去了您的定省。”

    这些年,府中待她,可谓盛宠。

    她不愿回去,又执意要去正堂。

    院里掌事的江妈妈早得了风声迎在院门口,见人下轿亲自上前撑伞,哈着腰连说道:“这时辰又下着雨,五姑奶奶您还过来,老太君见了准得心疼。”说着往身后一招呼,捧着软毛织锦斗篷的婢子忙上前替她披上。

    暖意袭上心头,长瑶敛眉莞尔,美眸明亮如水。提足时她拢了拢身上斗篷,掌心触感温软,将原先的烦郁一扫而尽。

    老太君信佛,正堂横案上供了樽白玉观音;长瑶一进门,便瞧见缠叶桃形的三足薰炉上袅袅升起的青烟,佛香满室。

    祖母慵懒的斜卧在临窗暖炕上,婢子拿了美人锤跪在脚边服侍,长瑶欲起身行礼,怎奈祖母已怜惜得握了上来,“手这样凉,那些个丫头没把你服侍好。”

    谴责中带着心疼。

    “不怪她们,出发的急,是孙女自个没注意。”

    “服侍主子本就是她们的本分,偏你总往自己身上揽,真是纵坏了这些丫头!”说是教导,可话温温柔柔,并无凌厉。长瑶腼腆的笑了笑。

    老太君终究是给孙女颜面,没有真苛责婢仆,仅告诫了几句,就让她们退下。

    俞妈妈领着婢子摆上几碟精致的点心,老太君关切得询问起在国公府的事;闻者作答得体,用“思家”解释了她的突然归来。

    暖炉里的火似又旺了几分。半晌,老太君松了手叹道:“去见见你母亲,你弟弟这几日身子不大好,她守在床前人也清瘦了许多。”

    长瑶下意识的望向随她而来的红歌,后者张口似有话要说,却因场合不适又合上了。

    就势起身,福身应下:“是孙女疏忽,这就过去。”

    老太君自然应允。

    院子里灯影重重,透过轩窗依稀能看到内间人头攒动、婢仆忙碌;檐下红穗随风飘摇,长瑶踏过青阶芳菲,入了室内。

    厚重的毡帘落下,遮挡了风霜寒气。

    “檀儿!”

    就见内室里的玉夕兰走了出来。

    玉夕兰衣着简洁,许是操心亲子安危几夜未寐,眼下泛青,满脸倦色。

    她缓步出来,至主位而坐,待长瑶见礼后方勉强笑道:“你刚归府,本该早早回去歇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