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朱门暗影终难散
中秋宫宴的惊涛骇浪,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虽在当时激起巨大波澜,但最终却被更高层面的权力博弈和皇家颜面迅速压下,只在私下里留下诸多揣测和谈资,明面上很快恢复了平静。
丽妃被幽禁钟粹宫,其麾下势力遭到清洗,宫中格局悄然洗牌。皇帝似乎对瑾王府多了几分难以言说的审视,却也未再深究“地穴”之事,只以“前朝余孽构陷”定了性。楚瑾宸一如既往的深沉难测,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林微回到了静心苑,生活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静养”状态,但内里早已天翻地覆。
她手中握着那枚象征着王府极大权柄的玄铁令牌,楚瑾宸兑现了他的承诺。静心苑的用度规格悄然提升至最高,库房对她敞开,甚至允许她调用府中部分资源。下人们对她的态度从之前的畏惧疏远,变成了真正的敬畏和小心翼翼。
她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资源,但也清晰地感受到了楚瑾宸划下的无形界限——她可以享用这一切,但王府真正的核心权力和秘密,依旧牢牢握在他一人手中。她更像是一个被优待的、需要被监控的“合作伙伴”,而非真正的女主人。
李大夫和周嬷嬷的死,如同阴影般笼罩在她心头。尤其是李大夫,那位身负秘密、最终选择坚守一丝良知的老人,他的死让林微感到沉痛和愧疚。她曾悄悄向楚瑾宸询问能否为其料理后事,楚瑾宸只冷淡地回了一句“本王自有安排”,便不再多言。最终,李大夫和周嬷嬷就像无数消失在王府深处的旧人一样,悄无声息,再无痕迹。
王府似乎恢复了一种诡异的平静。西北角被彻底封锁改建,种上了新的花木,仿佛那片土地下的血腥与恐怖从未存在过。孙管事等人失去了部分记忆,对待林微更加恭谨,却也更加陌生。
林微利用这难得的平静期,一边调养身体,一边开始真正有计划地探索和融入这个世界。
她凭借着玄铁令牌,自由出入王府藏书楼。那里浩如烟海的典籍,成了她了解这个时代历史、地理、律法、风俗的最佳窗口。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疯狂吸收着一切知识,弥补着原主记忆的缺失和自己作为“异世人”的认知空白。
她发现如今所处的“宁国”,并非她所知的任何历史朝代,而是一个架空的时空。当前在位的是天启皇帝,年号“永熙”,国力尚算强盛,但边境时有摩擦,朝堂派系林立,暗流涌动。瑾王府作为权力核心之一,处境微妙。
她也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和接触府中人事。她不再仅仅困于静心苑一隅,偶尔会在花园散步,或去库房挑选书籍衣料,看似随意,实则仔细观察着王府的运作、人员的构成、各种微妙的关系网络。
她发现,瑾王府的势力盘根错节,除了明面上的护卫仆役,似乎还有一股更加隐秘的力量在暗中运作,直接听命于楚瑾宸。而楚瑾宸本人,除了上朝理政,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书房或校场,深居简出,心思难测。
期间,宁国侯府曾派人送来过几次东西,无非是些寻常问候和并不珍贵的土仪,透着一股敷衍和试探。林微让春禾(她回来后发现春禾被调回了静心苑,似乎吓破了胆,更加沉默寡言)按惯例回了礼,并未多作表示。那个所谓的“娘家”,于她而言,毫无温情可言,不过是另一个需要警惕的势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秋意渐浓。
林微的身体逐渐康复,脸色红润了些,也因为大量的阅读和思考,眼神变得更加沉静通透,那股属于现代灵魂的独立和锐气,在谨慎的伪装下,悄然滋长。
她开始尝试运用一些现代的知识和管理理念,不动声色地改善静心苑的运作。比如,她重新规划了小厨房的食材管理和膳食搭配,让饮食更精细健康;她制定了更清晰的洒扫轮值制度,让院落始终保持整洁却不过度打扰她;她甚至利用有限的材料,制作了一些简单的保湿面膏和驱蚊药包,分给院中的下人。
第三十八章:朱门暗影终难散
这些细微的改变,效果显著。静心苑的下人们虽然依旧敬畏她,但眼神中渐渐多了一丝发自内心的信服和感激。他们发现,这位看似柔弱、经历诡异的王妃,并非难以伺候的主子,反而心思细腻,处事公允,甚至有些新奇有用的点子。
林微默默观察着这些变化,心中稍安。建立一点基本的威信和人心,总不是坏事。
然而,她知道,真正的平静只是表象。楚瑾宸对她的警惕从未放松,宫中那双看不见的眼睛或许仍在暗中窥视,而王府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藏着无数秘密的漩涡。
她需要更多的筹码和底气。
这一日,秋高气爽,林微在藏书楼查阅一些关于各地药材和矿物志的典籍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极其古老的、似乎被遗忘了许久的《百工杂录》。书中并非正经学问,而是记录了许多民间匠人的奇巧技艺和偏方秘法。
她被其中一篇关于“验伤与辨毒”的章节吸引了目光。里面记载了一些利用常见物品(如银簪、姜蒜、甚至特定植物汁液)初步检验毒物、以及通过观察尸体细微变化推断死因的土法,虽然粗糙,却蕴含着朴素的法医学智慧。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