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书剑长安主角有几个女人 > 第八十三章萧琰见德王李致一(第1页)

第八十三章萧琰见德王李致一(第1页)

暮春时节,京城的风还带着几分料峭的凉意,却已裹着满城的花香,悄悄钻进了寻常巷陌。萧琰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青布长衫,腰间系着一块成色普通的墨玉,手里提着一个小小的竹篮,篮中放着两本他精心批注的古籍,缓步走向安德王府。

安德王府坐落于京城繁华地段,朱红的大门高达丈余,门上镶嵌着铜制的门钉,排列整齐,透着一股威严之气。门前两侧的石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眼神锐利,仿佛在审视着每一个前来的人。萧琰站在府门前,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些许紧张。他虽饱读诗书,却从未与王公贵族有过交集,此次应德王李致之邀前来,心中既有期待,又有不安。

守门的侍卫见萧琰衣着朴素,眼神中闪过一丝轻视,但还是按照规矩上前询问:“来者何人?可有通传?”

萧琰拱手作揖,语气恭敬却不卑微:“在下萧琰,字子玉,应德王殿下之邀前来拜见。”

侍卫上下打量了萧琰一番,转身进府通报。不多时,一名身着青色绸缎长衫的管家快步走了出来,对着萧琰行了一礼:“萧公子,我家王爷已在府中等候,请随我来。”

萧琰点头致谢,跟着管家走进了王府。府内的景象与外面的繁华截然不同,别有一番清幽雅致。一条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栽种着各色花卉,牡丹开得正艳,芍药也竞相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路的尽头是一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几条锦鲤在水中欢快地游动。

走过小桥,便是一片开阔的庭院,庭院中央摆放着一张石桌和几张石凳,石桌旁坐着一位身着明黄色锦袍的男子。他约莫三十岁左右,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眼神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不用说,这便是德王李致了。

萧琰连忙走上前,躬身行礼:“草民萧琰,拜见王爷。”

李致抬手示意:“萧公子不必多礼,快请坐。”他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萧琰道谢后,在石凳上坐下,将手中的竹篮放在桌案旁。李致的目光落在竹篮上,笑着问道:“萧公子这篮中,可是有什么宝贝?”

萧琰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王爷说笑了,不过是草民平日里批注的两本古籍,想着或许能入王爷的眼,便带来给王爷看看。”

李致饶有兴致地说道:“哦?那倒要好好瞧瞧。”说着,他示意管家将竹篮打开,取出里面的古籍。

管家小心翼翼地将古籍递给李致,李致接过,仔细翻阅起来。他的手指轻轻拂过书页,目光专注,时而眉头微皱,时而点头称赞。萧琰坐在一旁,心中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的批注能否得到德王的认可。

过了许久,李致才合上古籍,抬头看向萧琰,眼中满是赞赏:“萧公子的批注见解独到,深入浅出,可见公子学识渊博,实在难得。”

萧琰听到这话,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连忙起身道谢:“王爷过奖了,草民不过是略懂皮毛,能得到王爷的认可,已是草民的荣幸。”

李致摆了摆手,示意萧琰坐下,然后说道:“萧公子不必过谦。本王早就听闻京城有一位萧书生,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他顿了顿,又问道:“不知萧公子平日里除了研读古籍,还有何爱好?”

萧琰回答道:“回王爷,草民平日里除了读书,还喜欢游历四方,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也喜欢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流,从他们身上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

李致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萧公子此言有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本王也时常喜欢外出游历,只可惜身为王爷,身不由己,很多时候都被事务缠身,难以如愿。”

萧琰说道:“王爷心系天下,为百姓操劳,草民深感敬佩。草民虽然只是一介书生,却也希望能为国家和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李致看着萧琰,眼神变得更加深邃:“萧公子有这份心,实在难得。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像萧公子这样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本王很希望能为朝廷引荐。不知萧公子是否愿意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萧琰听到这话,心中一动。他寒窗苦读多年,不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抱负吗?可是,他也知道官场险恶,人心复杂,自己能否在官场上立足,还是一个未知数。他犹豫了片刻,说道:“王爷的好意,草民心领了。只是草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而且对官场之事也不甚了解,怕难以胜任官职,辜负王爷的期望。”

李致理解地点了点头:“萧公子有这样的顾虑,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本王相信以萧公子的才华和能力,只要稍加历练,必定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本王不会强迫你,你可以回去好好考虑一下,若是想通了,随时可以来找本王。”

萧琰起身道谢:“多谢王爷体谅。草民回去之后,一定会认真考虑王爷的提议。”

两人又聊了许久,从诗词歌赋谈到天下大事,从民生疾苦谈到朝政弊端。萧琰发现,德王李致并非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只知享乐,而是一位心怀天下、有远见卓识的王爷。他对国家的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百姓的疾苦也深感同情,并且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萧琰心中对德王的敬佩之情更甚。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萧琰起身告辞:“王爷,天色已晚,草民也该回去了,多谢王爷今日的款待。”

李致也起身相送:“萧公子不必客气。今日与萧公子交谈,本王受益匪浅。希望萧公子早日给本王答复。”他示意管家送萧琰出府。

萧琰再次向李致道谢,然后跟着管家走出了安德王府。站在王府门外,萧琰回头望了一眼那朱红的大门,心中思绪万千。德王的邀请,像一颗石子投进了他平静的心湖,激起了层层涟漪。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如何选择,但他知道,这次与德王的会面,将会成为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萧琰整理了一下衣衫,提着空了的竹篮,转身融入了京城的暮色之中。他的身影虽然单薄,却透着一股坚定的力量。他知道,无论自己最终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不会辜负自己多年的寒窗苦读,也不会辜负德王的赏识与期望。

接下来的几天,萧琰一直沉浸在思考之中。他回想起与德王的谈话,德王的话语时常在他耳边响起。他想到了自己的理想抱负,想到了天下百姓的疾苦,也想到了官场的险恶。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踏入官场,去面对那些未知的挑战。

这天清晨,萧琰像往常一样来到城外的一座小山丘上。站在山丘上,俯瞰着京城的全貌,心中豁然开朗。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因为害怕挑战而放弃实现理想的机会。虽然官场险恶,但只要自己坚守本心,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权势所屈,就一定能在官场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国家和百姓做一些实事。

想通了这一点,萧琰心中的疑虑和不安一扫而空。他转身下山,快步走向安德王府。他要告诉德王,他愿意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