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正说着话,就听外面一阵嘈杂----正是夏季,门窗俱开,外面的声音能清楚地传进来。陆太太比春花还要敏捷地跑出去,春花也跟在了后面。
原来,一群男孩子们趁着大人没注意跑到了筑堡墙的工地去玩,不小心将一个大石锤从墙上碰到了地上,砸到了一个男孩子的腿,骨头折了。
现场管事的小旗黑着脸喝道:“这是谁家的孩子?我不是说过不让孩子们到这边来玩吗?”
卢梦生也来了,他看起来对那孩子的父母也很不满,但却没再说些什么,只吩咐赶紧找那位懂些医术的万军户来,并把跌打损伤的药取来些。
百户所里没有专门的医生,大家有病都只是靠自身的抵抗力,这也是平民百姓的常态。这个时代看医生吃药是很昂贵的,生了病能弄点药来吃,就是很奢侈的事了。万军户原来当过兽医,自从卢百户让他管着那些药丸后,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医生。
万军户看了半天,将孩子断了的骨头接上了,用小木板固定夹好,对孩子的父母说:“这孩子的腿和脚都伤得很重,将来走路可能要有点问题。”
那就是说这孩子将来会瘸了。
看着孩子的父母伤心地把孩子抱走了,春花心里不是滋味。要是前世,发生了这样的事,虽然父母也有责任,但主要的责任则在施工这一方。但现在不是这样,责任百分百是孩子和他的父母的。而且就算不说责任,伤害已经形成了,怎么也无法弥补。
其实,孩子很无辜,他们毕竟还不懂事;他们的父母也很无辜,他们实在是没有时间和精力照看孩子;但筑墙的这些人更不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他们只是负责筑墙的。
在春花心里仅有一个模糊的影子的事情清晰起来了。
晚上,她对卢梦生说:“我想把百户所里的孩子都组织起来,教他们读书认字,这样,他们也没有时间到处乱跑了。”
“教他们读书认字?”卢百户户疑惑地问。
准备其实在明朝,富裕的地区百姓受教育的比例还是不小的,甚至朝廷有规定在每个县里都建有学校,卫所里也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并没有做到,特别是辽东如此的偏僻贫穷,比起关内差远了。因此所有人都认为,教军户的孩子读书认字是笑谈。但春花毕竟经历过全民普及义务教育有年代,在她看来,这算不了什么。她坚决地点了点头说:“是。”
卢百户突然想起来,当初自己曾听春花说过以后人人都会会读会写的,那时他不相信。可此时他却有些信了,他的宝宝这样说了,一定是有道理的,她想怎样做就做吧。“可是,哪里有足够的书和笔呢?还有桌子、椅子……”
“是啊,什么都没有,可是,我会想办法的。”春花坚决地说。
☆、第一百七十二章
第二天,春花就开始了学校的筹建工作。
她让齐嫂和她的女儿小红和小兰先做她的助手。
校舍,现在肯定没有,就先借用操练用的空地,反正军士们只在早上操练,学校要在白天上课,时间不冲突。
没有笔墨纸张,也好办,先用家里的,然后再慢慢想办法。
没有孩子肯来学习,这可是个大问题。
春花看到好不容易找来的几个孩子根本坐不住,在操练场里到处疯玩,一会儿就跑得没影了,叹了口气,自己要给他们先讲讲读书认字的重要性,可没一个听了进去,失败呀失败!
可是遇到失败就打退堂鼓,那可就不是春花了。
第二天,春花带了几张纸来到了操练场,每一张纸上都是五个简单的字。这几张纸当然不可能吸引任何一个孩子,但她同时带来的满满一篮子茶叶蛋却像吸铁石一样将孩子们差不多都吸引过来了。
孩子们洗了手,又排了队,但规矩变了,八岁以下的孩子领到了鸡蛋,而八岁以上的孩子必须会认这五个字后才能领到鸡蛋。
小红和小兰事先经过春花的指导,现在她们俩教这些孩子们认字,而学会了的孩子只要到春花面前将这五个字都念出来就可以领到一个鸡蛋。
聪明的孩子只教了一遍就记住了这些字,而稍差一些的,几遍后也就差不多了,春花准备的字是极简单的。只有一个孩子用了半个时辰还没全记下来,春花亲自己领着他念了好多遍,才将他教会了,发下了鸡蛋。
能买到了鸡蛋都吃光了后,春花又用了榆钱糕、松子糕、核桃糕等等替代,效果还是不错,百户所的大部分孩子们每天都来报到。齐嫂现在的任务就是给孩子们做这些吃食,作为来听春花课程的奖励。
春花与最近开始到百户所做生意的货郎联系上了,请他给自己多带些糖果来,保障了日常供应不间断,这东西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可不一般。
第一天学五个字,第二天再加上五个,就变成了十个,第三天是复习学过的十个字,第四天再学习……
不知不觉间,百户所里大部分的孩子都能认几十个字了,而且,孩子们行为举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春花一点点地改变着这些孩子们,他们变得爱整洁、有秩序、懂礼貌了。
每天一早,大部分孩子们都要为家里做些事,最通常的就是为猪、鸡准备饲料。要知道百户所的人家靠着按时发下来的军饷,大多数都添了猪、鸡,把日子过了起来。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