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21部分(第2页)

第21部分(第2页)

各族在交够应给大元族的粟米后,表示还愿意多给一点——他们的仓库实在放不下了。只有五个比较近的部族表示要把本族应得的那部分粟米运回去,其他的各族都要求继续把粟米存放在大元新村——开玩笑,洞里能放这东西吗,拿什么装?

有7个比较远的部族在反复权衡以后,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不是把粟米搬回族里,而是把族人搬到大元新村来。

这等于让大元新村增加了近千名“常住人口”。

前来参观的各族也慌了神——这东西怎么能产那么多?我们族里明年能不能也参加这项活动?种子和农具怎么办?要多少人才能满足需要?

和上一年比,这些问题都没有任何新意,木青在接待中轻松地就答复完了。

随后这些代表们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到丰收了的各族去探讨交流经验去了。

我要的就是这效果,言传不如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来看一看,1万年以后的规则,在1万年以前——看来还是适用的。

大元族在这一次秋收后,在各族中树立起了当之无愧的“农业领头人”牌子,让周边的各族——甚至包括少康这样的北方山地部族都深深感受到了农业生产的威力。

同时大元举办的秋收仪式,以及大元宗庙的漂亮堂皇,都给各族留下了深刻的映象,以至于后来多数部族到了大元族,都会先到大元宗庙参拜。

秋收仪式上的大元文字展示也让各族长老和村长们大为赞叹,并在随后增大了“大元学校”的学生人数;而各族缴纳粟米的工作都是由各族参加过培训的学员们来操办的,其他的长老和战士们根本对“十分之一”这个概念完全搞不清楚,以至于总认为给大元族的太少了,这也让“领导”们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秋收仪式上200名大元骑兵的亮相也赢得了各族的喝彩,我在私下里评价:“亮出了军威!”

总之通过这次秋收,我实质收获最大的不是粮食,而是进一步确立了大元族在周边各族中的核心地位。

但“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责任”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当大元族的实力被各族所知时,大元族的责任就来了。

考验大元族的时候到了。

第四十章 莱夷大族

在一年中最冷的一个月里,除了看一看织布工作的进展(主要是为了麻内衣),在家陪陪梅梅、梓烨和元方以外,我主要的时间都花在“师资培训”上。

这天早上正在教室里和“教师”们讨论加减法,突然有一名战士跑来。

“村长,出大事了!”

我跟他跑到广场上一看,的确是大场面:

少康族的村长跪在大元宗庙大门前,身后跟的是他族里所有的人——男女老幼,一个不少!

看我到了,这个壮实的汉子居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怎么回事?

闻讯赶到的木青和我一起把少康全族的人全部扶起来,再详细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这一次村长的两个儿子一起和长老到北方的一个山地部落相亲,那个部落离少康族有大约7天的路程,可是第16天后,三名战士全身带伤地跑回来,一名战士回来的当天就死了。

一共21人的队伍,就只回来三个!

村长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回来。

“莱夷!是莱夷族!……”

活下来的两名战士就跪在我面前,提到莱夷族时全身发抖!

他们想去的那个族已经不存在,被强行并入了莱夷族,所以他们在那里遇到的是一群游荡的莱夷族战士。

他们亲自看到同族的一名战士被莱夷族战士打开头盖骨,到现在还没从惊吓中恢复过来。

“伟大的大元村长!求求您救回我的儿子!……”

少康村长得到消息后,没敢带人到莱夷族去——本来就只有30多名战士,已经去了21个,剩下的就不多,也没有人可去了,族里的人还得照顾。思来想去,上次到大元神族的映象越来越深刻,却又怕大元神族的村长不愿意帮少康族,干脆全族来投靠大元!

从时间上看,这已经太晚了,那里距离莱夷族不到两天的路程,而从少康族到大元就需要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如果莱夷族的人要将少康族人抓回去的话,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到家七天了!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