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网经》卷上说: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提树。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告文殊师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
《金刚经正解卷下》:恒河沙等之恒河沙。一沙一世界国土中。所有众生。各具一心。则其心有若干种。如来以清净五眼。皆尽见而知之。
林轩是个很善于读经的人,读过,就把其中的微言大义之处全都记下来,深深地刻进自己的脑子里。
如果只是浑浑噩噩地读经,却不能拿回来补益自身,那就真成了读死书、读死经了。
林轩默默地思索,将自己的身体也变为另一种坛城,与西藏密宗传统意义上的坛城有机地融合起来。
西藏密宗中,观想身躯为须弥山——佛家的须弥山位居于世界的中心。
观想四肢为四大部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佛家以此四大部洲为围绕着须弥山的大陆。
观想手指与足趾等,为八小洲——佛家以四大部洲各有二个小洲如卫星般围绕。
观想头颅为本尊所居的剎土。
观想两眼为日、月。
观想自身的五脏六腑为供养这个“身坛城”的供品及诸般妙乐——由此可知,人类内观自省,也会构成一个坛城。这是一个宇宙的雏型,也就是法界的雏型。
在这种深度内省的情况下,林轩一闪念间就进入了白莲坛城的世界,就站在一大片辉煌宫殿的前面。
当然,他没有冒进,因为他到藏地来,既非为了旅游,也非为了寻宝,只是要完成某一项工作。
“你不可能成功,因为这里没有你成功的基础。”虚空之中,仿佛有人如此不屑地低语。
“什么是基础?“林轩反问。
他对任何事都不服输,而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才有今日的他。
第五百章 血浸石墙
四周陷入沉寂,刚刚那虚空中的声音也消失了。或许根本就没有声音,那只是林轩心中另一个“他”在低语。
林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看遍每一个坛城,去了解每一个坛城的意义,所以他只能谨守内心的“坛城”,保持自我修行的动力,不受外来之魔的侵扰。诚然,佛家说“魔由心生”,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只魔,只看它会不会被唤醒。那么,当林轩固守内心,抵御住外魔的侵袭,他就能确保禁锢内心之魔,不让敌人里应外合。
倏地,遍地白莲散去,化作一个巨大的立体白莲坛城,铺陈于林轩的四面。一条白色长阶出现在他脚下,阶梯竟然是由白莲铺砌而成。
林轩向前看,阶梯逐级向上,尽头是一座华美绝伦的宫殿。
阶梯极长,差不多有千余级,而那宫殿又极高,似乎已经到了黑云深处。
林轩拾级而上,越走越快。他隐约感觉到,一切谜题都在将在那宫殿中解开。
中途,林轩曾停下一次,回头远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只有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能描绘出林轩此刻的心情。在那首诗中,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孤身遗世,独立苍茫,为怀才不遇而悲愤长吟。
如今,林轩不畏前路险厄,一心求索答案,比起古人的颓废哀叹,更具有积极进取的意义。
“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他向远方挥袖。
“离开飞机”是他自己的决定,如果出事,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
他记得,魏先生的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也满含着钦佩。
作为上一代鼎鼎大名的江湖游侠,魏先生已经老了,他的战斗力、斗志、好奇心都已经被岁月磨折,不复存在。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历史的大规律,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说,林轩敢于冒险走出飞机,而魏先生却无法痛痛快快地做这个决定。
任何时候,年轻人才是江湖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
大无畏、大智慧、大舍得是一名优秀探险家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抛开了这一点,所谓的“探险家”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才是一个中国人最应该牢记的安身立命的箴言。
林轩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画中世界,脚下的一切,全都是莲花花瓣上的坛城所赐。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