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赵括中计,把赵军陷入绝境,按理说,赵军对他应该是恨之入骨,欲杀他而后快,不听从他的号令。事实上却全然不是这么一回事,在长达四十余日没有吃没有喝的被围日子里,赵军仍是听从他的号令,仅此一桩,就足见赵括之才了。
要是换个人,早就被陷入绝望的赵军杀掉了,怎能听从他的号令?
但是,赵括缺乏磨砺,人太年轻,锐气太盛,陡居高位,统领三军,有些盲目自信,因此而中了白起的计。
可以想象得到,若是赵括在长平大战中逃过一劫,活下来了,他一定会痛定思痛,不凡的眼界和经历融合在一起,他必将成为盖世名将。
正是因为白起看到了这点,这才不计一切代价,要杀死赵括,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射杀了赵括,为秦国解除了天大的后患。
“不仅白起对赵括赞不绝口,就是参战的秦军将领皆如是,他们一提到赵括,只有四个字:烈烈英风!”尉缭接下来的话很是惊人,道:“据说,在赵括身死之后,不少秦军将领流泪了,很是惋惜,如此英才却早逝。”
在被围的四十余日里,赵括不仅能控制赵军,还能让赵军展现出强悍的战力,给秦军巨大的杀伤,让秦军伤亡不小,这是一个奇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烈烈英风”四字,赵括足以当得。
“后人皆知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却不知赵括之能也!”秦异人在心里大是感慨。
就在他们感慨这会,秦军的攻势发生了变化。
“猛火弹,放!”王陵在云车上把邯郸城头的情景尽收眼底,只见城头上已经没有多少赵军了,强弩再射杀已经没用了,是该换一种攻城利器了。
传令校尉展动令旗,传下军令。
秦军锐士把陶罐朝投石机的斗里放,然后用火把点燃,投石机发威,一阵尖锐的啸声响起,只见一个个火球出现在空中,划出优美的轨迹,对着城头砸去。
“砰砰砰!”惊天动地的碰撞声中,火球砸在城头上,四散飞溅,一股黑色的液体出现,流到哪儿烧到哪儿,只片时功夫,整个城头就是一片火海,烈焰熊熊。
战国时代,把石油称为“猛火油”,这是秦国的特产,山东六国都没有。
中国古代的石油产地是在现代的延安,这在秦国境内。自从发现石油可以燃烧,可以用来制成攻城利器,秦人就把石油用陶罐装好,点然后,用投石机抛入敌阵中,制造混乱,烧毁敌人。
而山东六国没有石油,若要进行类似的打击,就需要在圆石上涂上油脂,再用投石机抛入敌阵,给敌人制造混乱,烧毁敌人,其效率比起秦军的猛火油就差多了。
猛火弹接连不断的朝邯郸城头抛去,不仅城头上一片火海,就是城墙后面也是火光熊熊,赵军难有立足之地。
“攻城!”猛火弹把赵军逼离了城头,正是攻城的良机,王陵果断的下令。(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秦军攻城(下)】………
“攻城!攻城!”秦军爆发出惊天的吼声,开始攻城了。
秦军一队接一队的开出来,开到城墙下,一包包土朝护城河里扔,一朵朵水花不时溅起,没过多久,护城河就被秦军填平了。
护城河被填平后,秦军开始架云梯,朝城头上爬去。
“快,上城头!”信陵君看得真切,强忍着心惊,挥着胳膊大吼。
其实,不需要他的催促,赵军也知道该怎么办,挥着赵剑,一股脑儿朝城头扑去。
虽然他们的士气不如适才,仍是一往无前的冲杀,很快与爬上来的秦军锐士相接,剑来剑去,杀作一团,没人退缩。
战国时代,是全民尚武的时代,只要是好脚好手,都得练武,都得强身健体,要不然,莫想在战国时代活下来。而且,赵国的尚武之风尤盛,不在秦国之下,这都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国策的结果。
赵人虽然有些惊惧,却是没有后退,前赴后继,与秦军锐士杀作一团。
赵军勇猛,秦军锐利,旗鼓相当,一时之间难分难解。
战国时代,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并不是秦军,而是孙膑训练的“技击之士”,最善于单打独斗。秦军的优势在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号令严明,特别善于配合作战。然而,在这种攻城战中,秦军的配合难以发挥,主要是靠单兵作战能力,是以难以取得优势。
“虎狼秦人也不过如此嘛!”信陵君看在眼里,如同打了鸡血似的,信心大振,挥着胳膊,吼得山响:“死战!死战!决不让虎狼秦人踏上城头!”
他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再也难以维持了,因为爬城头进攻,只是秦军诸多攻城手段之一。
“这才象赵人!”王陵看在眼里,重重点头,大为赞许。
赵国是当时山东最强战国,那是因为赵国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大军,被称为“劲卒”,是秦军的唯一对手。虽然这些劲卒在长平一战中,被秦国全歼,不过,赵人的豪杰之气仍在,尚武之风仍存,敢战之气犹在,遇到秦军进攻,他们舍生忘死,奋力搏杀再正常不过了。
“攻城门!”紧接着,王陵又下达一道军令。
命令一传下,撞车被推了出来,缓缓朝城门驶去。
撞车是一根放在车架上的巨大原木,直径超过了一米,足有十余丈长,由百多两百秦军锐士推动,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