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统四年的初夏,楚国的都城郢都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宁静之中。
乍暖还寒时节已经结束,气温已经逐渐升高,宫墙外的柳树已经被深绿色装扮,柳枝迎风摆动,朱雀大街上往来的官员们却无暇欣赏这初春景致,一个个面色凝重,步履匆匆。
寅时三刻,总理大臣弥生的轿辇已经行至宫门前,年近七旬的弥生掀开轿帘,抬头望了望尚未完全放亮的天色,深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
这位执掌楚国朝政已近三十载的老臣,今日眉宇间比往常更多了几分肃杀之气。
“大人,御史大夫和黄寺卿已在偏殿等候。”一名小寺人快步上前,低声禀报。
弥生闻言微微颔首,整理了一下朝服,迈步向宫内走去。
宫灯在晨风中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一如当下朝局般变幻莫测。
勤政殿东侧的小偏殿内,御史大夫宋宁和新任大理寺卿黄永早已等候多时,见弥生进来,二人连忙起身行礼。
弥生不仅是诸官之首,更是前辈。
“不必多礼。”弥生对宋宁和黄永两人摆手示意,而后径直走到主位坐下,道:“陛下昨日又催问了吏治整顿的进展。”
宋宁与黄永对视一眼,神色凝重。宋宁率先开口:“下官已命御史台三十六名监察御史分赴各郡,初步巡查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严重。”
黄永接话道:“大理寺这边也已做好准备,一旦证据确凿,即刻进行审判,只是。。。”他顿了顿,略显犹豫,“涉及面太广,若同时发作,恐朝堂震动。”
弥生目光如炬,扫过二人:“陛下在初春之时微服私访,所遇之事已经触及陛下的逆鳞,所以我们万不可手软,而且也正因为病情已入膏肓,才需下猛药。
陛下决心已定,此次吏治整顿,不论涉及何人,一律严惩不贷。”
其实这次整顿吏治,压力最大的就是弥生,他不仅是诸卿之首,而且分管吏部多年,楚国吏治出了问题,弥生的责任是实打实的。
此刻,殿内一时寂静,只有烛火噼啪作响。
三人心知肚明,这场风暴将席卷整个楚国官场,无人能够预料最终会波及多远。
与此同时,宫城西侧的文渊阁内,刚被擢升入殿不久的沈明正在翻阅厚厚的卷宗。
他是本次反腐的副主理,这一任命在朝中引起了不小震动。
沈明除了是新上任的理政大臣,更是前任吏部尚书,而且执掌吏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现在陛下让沈明担任这次吏治整顿的副手,朝中诸卿一时都是有些不解,他们实在是摸不透陛下是什么心思。
“沈大人,这是东海郡三年来财政收支的明细。”一名小吏抱着又一摞卷宗走进来,轻轻放在已堆满文件的案几上。
沈明抬头,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辛苦了,可有发现异常?”
小吏低声道:“初步看来,仅道路修缮一项,申报款项与实际支出差距就有三成之多。”
沈明眼神一凛:“三成?他们好大的胆子!”他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渐亮的天空,“一郡如此,天下各郡又当如何?”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