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这封密信藏于她曾经的琵琶腹中,或许能揭露长孙家的阴谋。
武媚娘听完,脸上没有丝毫表情。
她命人煮茶招待柳如意,语气温和地说道:“如意姑娘一路奔波,想必也累了,先喝杯茶歇息一下吧。”
柳如意如蒙大赦,连忙接过茶杯,一饮而尽。
她并不知道,茶中早已被加入了微量的安神香。
待柳如意沉沉睡去,武媚娘挥了挥手,示意婢女将那把琵琶取来。
婢女小心翼翼地剖开琵琶腹部,果然发现了一卷残破的密信。
武媚娘展开信件,借着灯光仔细阅读。
只见信上写着:“……待漠北火起,长安自乱,可令崔氏女入东宫为婢,图变。”
看完信,武媚娘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冷笑。
她将信纸丢入火盆,看着火焰将信件吞噬殆尽。
“他想用女人掀桌?那我就让他看看,女人怎么掀了天。”她低声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野心。
与此同时,遥远的漠北,一场阴谋也在悄然酝酿。
阿史那云率领两名乔装成“逃奴”的唐军,抵达了突厥右翼可汗拔灼的营地。
他声称自己遭到了李承乾的迫害,不愿再为唐朝效力,特来投奔可汗。
拔灼对阿史那云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设宴款待了他。
阿史那云在宴席上极力表现自己的忠诚,赢得了拔灼的信任。
为了进一步取悦拔灼,阿史那云开始在部落中散播关于“灯使”的谣言。
他声称灯使已经得到了长生之术,能够召唤天雷、控制人心,甚至还说李承乾之所以能够屡次化险为夷,都是因为得到了灯使的庇佑。
这些谣言在突厥部落中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突厥人本就信奉鬼神,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敬畏。
阿史那云的添油加醋,更是让他们对灯使充满了恐惧。
不仅如此,阿史那云还暗中资助了一名与拔灼不和的部落首领,赠其一盏仿制的蓝色铜灯,唆使其宣称“此灯乃突厥古神所赐,当属我族”。
这名首领信以为真,便开始大肆宣扬此事,并以此为借口,向拔灼发起了挑战。
数日后,两部因争夺蓝灯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双方剑拔弩张,眼看就要兵戎相见。
拔灼被迫出兵镇压,右翼的兵力首度出现了分裂。
远在长安的李承乾,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切的发生。
鬼哭峡,王玄策风尘仆仆地赶回长安,向李承乾禀报了长孙衍的情况。
“殿下,长孙衍仍然不肯吐露长孙无忌在漠北的具体藏身地,只是留下了一句低语:‘叔父说,火种不灭,自有后来人。’”
李承乾听完,沉吟良久。
他走到窗前,看着窗外摇曳的树影,心中思绪万千。
“传令下去,放出风声:东宫将重修终南山灯使旧祠,追封‘九义士’,并公开招募‘灯影卫’——凡曾受灯使恩惠者皆可报名。”他缓缓说道。
王玄策听完,有些不解地问道:“殿下,此举有何深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