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十盏、百盏……
很快,井边便围满了人,每人手里都捧着一盏油灯,灯火连成一片,驱散了黑暗,也照亮了人心。
那不再仅仅是灯火,那是眼睛,是三百条冤魂的眼睛,在控诉着,质问着。
崔知晦,这个白天里默默无闻的太庙守吏,此刻却如同一个悲壮的英雄。
他披麻戴孝,捧着一本残破不堪的册子——《匠籍残录》,站在灯海之前。
他嘶哑着嗓子,高声诵读着每一个名字,每一个籍贯,每一个工种,还有那冷冰冰的埋葬日期。
“韩十四,原籍河东道绛州,瓦作,贞观十七年三月殁于火井工地……”
“赵元安,原籍关内道京兆府,木匠,贞观十七年二月殁于火井工地……”
每一个名字,都像是一把利刃,狠狠地刺痛着在场所有人的心。
人群中,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吏,穿着皱巴巴的工部官服,正从夜值归来。
他原本只是好奇,想过来看看热闹。
可当他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时,整个人都僵住了。
“王老三,原籍河南道洛州,石匠,贞观十七年四月殁于火井工地……”
王老三!那不是他当年一起喝酒吃肉,称兄道弟的生死之交吗?
老吏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他再也忍不住了,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老三啊!我对不起你啊!我对不起你啊!”
他颤抖着双手,撕掉了身上的官袍,扯下了腰间的绶带,然后,跌跌撞撞地走到了井边,加入了守灯的行列。
一夜之间,东宫井畔,灯火不熄。
那灯火,不仅仅是为死者照亮回家的路,更是为生者点燃了希望的火种。
就连负责宫墙守卫的士兵,都悄悄地调转了火把的方向,不再照向森严的宫墙,而是照向那口“吞命之井”。
他们也是人,他们也有血有肉,他们也有亲人朋友。
他们或许不知道真相,但他们能感受到那份悲伤,那份愤怒。
武媚娘站在东宫的角楼上,静静地看着井边的灯火。
她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表情,只有一双深邃的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她要让这星星之火,燃遍整个大唐。
于是,她遣西市胡商之女阿兰娜入宫。
阿兰娜有一双巧手,更有一颗玲珑剔透的心。
她假扮成浣衣婢,在掖庭坊里,悄悄地组织了一场“铭名幡”的行动。
她将那三百铁牌上的名录,抄写在细绢之上,然后,一针一线地绣上亡者的姓名。
每绣一个名字,她都会低声念诵着这个人的生平。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