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刷视频:震惊古人 > 第419章 真假陵墓(第4页)

第419章 真假陵墓(第4页)

毕竟大家的祖宗认来认去,同姓的历史名人就那么多。

不同家族的说法难免出现冲突,年代、人物、辈分经常对不上。

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一些家族选择了沟通谈判,通过联宗的方式把家谱合并,修正掉其中不合理的漏洞。

但也有很多家族不愿妥协,或者根本不知道其他说法的存在,于是出现了各种矛盾冲突。

人们为了争夺正统,顺理成章的就需要一个名人陵墓作为证据。

在这种背景下,明清时期的大修谱运动带动了大修墓运动。

各种历史人物的陵墓,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有些时候,同一个人的不同陵墓能够达成某种妥协。

例如:北京房山和河北邯郸各有一个燕国将军乐毅墓。

鉴于乐毅最终死在赵地而非燕地,邯郸乐毅墓被认定为真墓,而房山乐毅墓退居为衣冠冢。

再比如:清代河南汤阴县有一座岳飞墓。

但是从历史可能性和名气来说,汤阴岳飞墓都争不过杭州岳王坟。

汤阴岳飞墓后来悄无声息拆掉了,现已无存。

最奇葩的案例是:仲氏祖先孔子弟子子路的墓。

明朝时河南长垣县、濮阳县、清丰县各有一个子路墓。

为了合理解释,明清文人推理称:既然史书记载子路死后被卫国国君剁成了肉酱,那么这三个墓埋藏的应该就是子路身体的不同部位。

不过就算有如此和稀泥的解释,古代长垣县和濮阳县的士绅们,一直在为子路的头究竟埋在哪里争吵不休。

直到现在,河南新乡市和濮阳市还在争论真假子路墓。

认定一个真墓后,其他陵墓退居为衣冠冢,算是比较体面的处理方式,

但如果互不相让,就只能吵到地老天荒了。

例如安徽霍山县档案馆收藏的《苏氏宗谱》称苏轼葬于本地。

当地人认为河南郏县苏轼墓是衣冠冢。

而河南郏县半步也不退让,认为霍山东坡墓才是假墓。】

北宋,元丰年间。

前往汴梁的船上。

王安石总算是找到机会调侃苏轼了。

轻轻提溜着鱼竿,王安石笑着问道:“子瞻,将来埋在哪儿?”

“……”

苏轼露出一张苦瓜脸,我还没死呢,怎么知道将来埋在哪儿?

不过,苏轼的苦笑随着天幕的继续播放,瞬间变成了大笑。

。。。。。。。

【类似的还有江西金溪县王安石墓。

今天在地图App上,依然能搜索到金溪县的北宋名相王安石之墓,但状态却是已关闭。

这很可能是江苏王安石后人举报的结果,因为他们坚信王安石墓位于南京。

当然操作最风骚的还是邓赓元,为了给家乡的邓禹墓争取地位,直接召唤来了曾国藩的铁拳。

除了认祖宗,明清地方士绅伪造名人陵墓的另一个重要动机是提升地方名望。

从太昊陵、黄帝陵、炎帝陵到纣王墓、妲己墓、比干墓,各种上古圣王和传说人物的陵墓都在明清时期被人们发现,乃至作为祭祀场所。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