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剃发令,开几场恩科,再减减税,施恩于民,除了一直铁了心造反的反清复明人士,大多数人都选择接受清朝的统治。
康熙唯一的烦恼,就是北边的邻居,以及未来让大清割地赔款的欧洲红毛鬼。
~~~~~~
雍正帝,忙着养生,准备多活些时日。
每天处理奏章,都将弘历带在身边,让他先看,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雍正帝再指出他方案的对错。
一连几个月,雍正发现弘历并不是隋炀帝那种,故意装出贤明模样蒙骗父母的人。
虽然处理朝政的手段,还有些生疏,但也不像不学无术之人,怎得在后世名声如此之差?
弘历:因为割地赔款之事,大清诸帝的名声,在后世都不太好。
雍正:那为什么朕有好名声?
弘历:可能因为您真的好吧!
雍正没好气的骂道:“一生四万多首诗,一百岁也不过三万六千多天,平均下来,你一天要写两三首,还狗屁不通。”
“这是儿臣的爱好,何况也不是全都狗屁不通,有一首入选了语文课本,并且要背诵!”
“你还骄傲上了?那盖章狂魔又是怎么一回事?”
弘历问道:“历朝历代的皇帝出游,是不是都要在地方刻碑?”
雍正点点头。
弘历又问道:“这和后人在旅游景点刻“到此一游”有区别吗?”
雍正点头道:“本质上没有区别。”
弘历小熊摊手,“儿臣在画作、字帖盖章,就像历朝皇帝在游历之地刻碑一样,皇帝刻碑是为了告诉后人他来过这里,儿臣盖章是为了告诉后人,儿臣看过这幅画作。”
雍正:……
~~~~~
乾隆朝,末年。
乾隆帝正忙着研究禅位大典。
礼部官员制定的流程已经很完美了,但他觉得如果和珅在,能搞得更完美。
于是差人传口谕,杭州防务暂时由和琳负责,让和珅立马回京。
巡视八旗,也不差这一天两天。
自己退位之后,也可以安排和珅去巡视嘛。
历史上,乾隆退位但不让权。
虽然这次比历史上早了数年,但结局是一样的,退位不让权。
朕又不是李渊,被儿子逼退位,朕不死,是皇帝还是太上皇都无所谓,权利只在朕手中。
但和珅上折子,说自己还需要一段时间。
复命的太监,摸了摸袖中的银票,想着在和珅推荐之下收下的干儿子,也帮和珅开口解释。
这干儿子是个孤儿,不识几个字,但为人良善、尊老、孝顺。
认了干爹,就改了姓,跟着太监姓。
这哪是干儿子,分明是亲儿子。
和珅虽然是要偷偷去各地和天地会、白莲教、罗教打交道,但给乾隆的理由无比强大。
他在杭州遇见了一个八十岁的老人,他想到各地去寻访一下七十岁、八十岁、九十岁,乃至运气好一点,找到百岁老人,带他们来京城参加禅位大典。
天降石碑,是假祥瑞。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