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那些穿唐小说里,十个有九个都得跟蝗灾过不去。
若主角穿在贞观初年,剧情多半是撺掇李世民派人掘土除虫卵。
这挂开得,属实有些离谱。
即便真能取信于天子,又如何说服千千万万农户自毁青苗、翻田掘根?
且虫卵藏于何处,非老农不能辨,光勘察一事便不知要耗去多少时日。
真等找到,蝗虫早都满天飞了。
这类情节,往往只能靠“系统强行降智”或“李世民王霸之气”圆过去,较不得真。
若穿在蝗灾已起之时,剧情便成了“陛下,蝗虫可食!”
“此物高蛋白,嘎嘣脆,鸡肉味!”
让李世民当众表演吃炸蝗虫,再下令收购蝗虫加工成零嘴儿往外卖,美其名曰“灾年经济学”。
乍看机智,却早有读者指出:成灾飞蝗体内含毒,食之易出事。
原来,群居蝗虫会释放苯乙腈,遭攻击时更会转化为氢氰酸,确实有毒。
于是后来作者们又改换套路,变成“鸡鸭大军吞蝗灾”。
一时间大唐遍地养禽专业户,仿佛开了全民农场。
这倒符合生物防治之理,效果也确有,但前提是得提前备好成千上万的鸡鸭……
所以只要自圆其说了鸡鸭来源,这剧情也就算立住了。
但说回来,灾蝗是否完全不可食用?
实则,也不尽然。
孙思邈得后世启示一番研究,发现:以热油烹炸,可大幅减毒。
虽不能说全然无害,但这世间连人参都带三分毒性,油爆蝗虫偶尔食之,并无大碍。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大唐民间,哪有那么多油?
感谢明朝永乐帝,凡他那时空的皇室、大臣们抢到评论机会,既不和祖宗问好,也不训导后世儿孙,总是没完没了的分享各类成熟工艺。
工部根据朱棣提供的技术,已经完整复原后世成熟的大豆榨油之法。
虽然李世民骂朱老四,但并不妨碍采用他提供的成熟工艺。
或许这就是口嫌体正,相爱相杀吧。
李世民下旨:于长安设榨油工坊,百姓仅出人工费便可榨油,豆粕可自取,亦可以官价售予朝廷。
同时向天下公示此法,朝廷不专利、不私藏。
有臣子暗戳戳心疼:这技术要是攥在手里,得赚多少啊!
李世民却只一笑:
“朕所求者,非锱铢之利,乃天下安稳、民生无虞。”
“况且,朕若借此敛财,与那些囤积居奇、视民如草芥之门阀何异?”
朕是千古一帝李二凤!
朕要的是流芳百世,岂是那点铜臭?
此法一出,天下皆震。
大豆虽贱,一旦可榨油,便成了民生要物。
自古以来,关乎民生的事,从来不会亏本。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