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默默地跟随着杨勇来到宽敞的议事厅,此时厅内安静得只剩下人们沉重的呼吸声和脚步声。杨勇站在厅中,环顾四周,然后缓缓开口:“我们已经和那些游牧部落交过手了,当时我们不过区区七百人骑兵。大家想一想,我们七百人分三路,就算每路两百人,今天你们也看到了一百枚手榴弹的威力,那四百枚手榴弹的爆炸效果又会怎样?足以让那几十万的敌人望而却步!”
他的声音在大厅内回荡,众人的眼神中渐渐有了一丝光亮。杨勇继续说道:“你们明白了手榴弹的威力,也就应该明白我们所拥有的防御能力。这种力量不是那些拿着石斧的敌人可以轻易抗衡的。他们手持简陋武器,想要靠近我们谈何容易?而我们可以在远距离用手榴弹攻击他们,想投一枚、十枚,甚至一百枚都可以。我们现在有军队,库房里也还有不少手榴弹,只要他们敢来,我们就能让他们有来无回!我们站在这高高的城墙之上,十五米、二十米的高度,他们如何攻打?难道他们的马能跳过城墙吗?”
一番话说得众人热血沸腾,那些之前还满心恐惧的头领们此刻都羞愧地低下了头。杨勇见状,语气更加严厉:“你们作为全族的头领和长老,为何如此惊慌失措?别人害怕,我们就也要害怕吗?别人是女人会生孩子,难道你们也会吗?现在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最后,他提高音量说道:“其他的我不多说了,大家都去吃饭。每个人必须吃两大碗,要是吃不掉,那就是胆小鬼!这次我绝不姑息,会把吃不掉的人都绑起来。这碗并不大,不过是正常碗的一半大小,完全能吃完。大家都安安静静地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早上没吃好,中午也没吃好,现在都三点了,饭已经重新做好。吃饱后,晚上我们再来研究应对之策。”
众人散去后,杨勇来到父亲面前,神色稍显疲惫但眼中透着一丝坚毅:“父亲,我今日之举,不只是为了展示手榴弹的威力,更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控制大家恐慌的情绪。当人们陷入恐惧时,往往会失去理智和判断,我们必须给予他们一个有力的支撑点,让他们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通过直观地展现手榴弹的破坏力,改变他们对敌人的恐惧认知,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斗志。我深知,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只有稳定住大家的情绪,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老族长听后,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孩子,你做得对。战争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心智的博弈。你能想到这些,为父很是欣慰。接下来,我们就好好谋划,如何利用我们的优势,击退来犯之敌。”
在杨勇的鼓舞下,众人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虽然心中仍有担忧,但至少已经不再是之前那种毫无头绪的恐慌。他们默默地走向饭厅,准备好好吃上一顿,也为即将到来的未知战斗积蓄力量,而杨勇则望着他们的背影,心中暗自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故事也在这逐渐恢复秩序的氛围中继续向前推进,等待着夜晚会议上众人智慧的碰撞和决策的诞生。
饭厅低语与战前会议
众人怀着各自的心思走进饭厅,一时间,饭厅里只有轻微的脚步声和偶尔的餐具碰撞声。平日里吃饭,大家总是有说有笑,气氛轻松,但此刻,凝重的氛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有人闷头快速扒拉着饭菜,不经意间抬头,发现周围的人吃饭速度都比平时快了许多,似乎都急于吃完去面对即将到来的未知命运。
“这手榴弹威力是大,可咱到底还有多少库存啊?要是没几下用完了,可咋整?”角落里,一个头领模样的人小声嘀咕着,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担忧。他一边嚼着嘴里的食物,一边偷瞄着周围人的反应,手中的筷子无意识地在碗里戳着,似乎饭菜的味道如何已经无关紧要,满心都在想着手榴弹的事情。旁边的人听到他的话,也停下了吃饭的动作,嘴巴微微张着,眼神空洞,显然也被这个问题困扰着。其中一个人微微叹了口气,将碗里的饭粒又拨弄了几下,低声说道:“就是啊,这要是不够用,炸一下没了,那几十万的敌人,能靠这几枚手榴弹就全部炸死吗?到时候他们冲上来,我们可怎么办?”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额头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一想到可能出现的场景,心里就忍不住打鼓。
坐在另一桌的几个长老也在轻声交谈着。一位年长的长老目光深邃,看着碗里的饭菜却久久没有动筷,嘴里喃喃自语道:“我们部落以前也经历过不少艰难时刻,但这次的敌人如此强大,真的能靠这些手榴弹和我们的勇气撑过去吗?”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此刻那些皱纹似乎更深了,每一道都像是承载着一份忧虑。旁边的年轻长老则握紧了拳头,咬着牙说:“不管怎样,我们不能就这么退缩,就算手榴弹有限,我们也要想其他办法,总不能坐以待毙。”但他的眼神中还是透露出一丝迷茫和不安,对于到底该怎么做,心里也没有底。
就在众人各怀心思之时,杨二郎大步走进饭厅。这次,他手中的棍子没有像往常一样敲在桌子上,只是神色严肃地说道:“总教练和组长叫我们去议事厅,商量怎么防范敌人。大家都赶紧的,总教练说了,我们不撤离,就在这儿跟他们抗衡,所以这次开会,希望各位都能出出主意。”
众人闻言,纷纷放下碗筷,整理了一下衣衫,神色庄重地朝着议事厅走去。饭厅里弥漫的不安情绪似乎也随着人们的离开而稍稍散去,转而在议事厅中重新汇聚,等待着众人智慧的碰撞,来为这场即将到来的危机寻找一丝生机。
进入议事厅后,气氛安静得有些压抑,所有人都在等待着杨勇开口。杨勇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缓缓说道:“我们已经决定坚守,接下来就要商讨出一个详细的应对计划。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
危机下的决策会议
杨勇神色凝重地环顾着议事厅内的众人,声音沉稳地说道:“各位,我们的武器储备情况是这样的。手榴弹目前还有4000箱,每箱装有20个小箱,总计
枚;地雷有1000箱,每箱5个,也就是5000颗。这些武器是我们对抗敌人的关键,必须要合理使用,绝不能浪费一颗。”
众人听到这些确切的数字,不禁交头接耳起来。有的微微点头,似乎在心里有了些许底气;有的则面露忧色,暗自思忖着这些武器是否真的足以应对那几十万的敌人。
“从地形和敌人的动向来看,新城必然会先遭到他们的围攻。”杨勇接着说,“我们目前在新城有2万多人,按照一人扔10个手榴弹来计算,就是20万发,数量上是足够的。所以,我们决定在新城布置3000箱手榴弹,老城放置1000箱。而地雷,全部埋设在新城进城的道路上,毕竟老城那边还不太熟悉如何使用地雷。如果能在城外的道路上就用地雷炸退敌人,那自然是最好;即便他们改道,我们也有手榴弹作为依仗。”
一位经验丰富的头领站了起来,说道:“总教练,那要是敌人围城,我们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杨勇走到挂在墙上的简易地图前,指着新城的各个关键位置说道:“当敌人靠近时,你们先朝着他们的方向扔出一半的手榴弹,也就是500箱,先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挫挫他们的锐气。但不要一股脑地全部扔完,要留有余地。扔完后,大家就坚守在城墙上,密切关注敌人的一举一动。如果他们试图攻城,再视情况适量地扔出手榴弹。记住,我们的目的是保卫家园,而不是主动出击与他们硬拼。只要我们坚守住城墙,利用好手榴弹的威力,他们就很难攻进来。”
大家开始围绕着杨勇的方案展开讨论,有人提出要准备更多的石块和滚木,以备不时之需;有人建议在城外设置一些陷阱,进一步阻碍敌人的前进速度。
杨勇听着众人的建议,微微点头表示认可:“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这些辅助措施都可以去准备。但一定要记住,我们的核心策略是依靠手榴弹和城墙进行防御。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不要轻易出城迎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会议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进行着,每个人都深知这场会议的决策将关乎整个部落的生死存亡。尽管内心依然充满担忧,但此刻他们都将希望寄托在这个共同商讨出的迎敌策略上,期待着能够在这场危机中保卫住自己的家园,守护住部落的尊严和未来。最后,杨勇扫视了一圈众人,说道:“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大家都清楚各自的任务了吧?散会,立刻去准备!”
兵临城下:危机与谋略的交织
在历经漫长而艰辛的跋涉后,游牧部落终于翻过了最后一道山梁。眼前,一片开阔的景象展现在他们面前,那是他们渴望已久的希望之地。然而,此时的他们早已疲惫不堪,战马也在这艰难的征途中被全部消耗殆尽,仅剩下可供三天食用的干粮。
前方的侦察兵骑着为数不多的战马,匆匆赶回向大族长报告:“族长,右方有个庞大的部落,但我们的状况实在不宜去挑战。而正前方出山之处,有一座崭新却规模不大的城市,看上去防御似乎并不森严。”大族长凝视着远方,眼中满是疲惫与决断:“我们如今人困马乏,粮食也所剩无几,就先攻打那座新城吧。听闻之前遇到的部落,被一种轰轰作响的武器吓得不轻,但此处的新城似乎并未逃窜,想必是未曾见识过我们的厉害。”
其他族长们纷纷点头,有人祈祷道:“谢天谢地,但愿这次不要再遭遇那可怕的轰轰声,否则我们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大族长微微皱眉,心中也有些许担忧,但眼下的形势让他们别无选择。
当他们逐渐靠近新城时,却没料到杨勇早已有所防备。城外设有两道沟壑,游牧部落的先头部队在踏入第一道沟时便被发现,吓得匆忙退回。而此时,他们并未察觉还有一道埋着地雷的致命沟壑正等待着他们。
杨勇站在城墙上,远远望着逐渐逼近的游牧部落,心中暗自思忖:“奇怪,他们的战马去哪了?怎么只有寥寥几人骑马?难道是分兵了?眼前这些莫非是老弱病残之辈?”一旁的杨二蛋也挠着头疑惑道:“是啊,之前听说他们有几万匹马,少说也有四万之众,如今却不见踪影,这其中必定有诈。”
游牧部落的队伍在距离新城还有一千多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开始生火做饭,准备补充体力后发动进攻。他们烧着开水,袅袅炊烟升起,似乎并未将这座新城放在眼里。
杨勇见状,冷静地对守城的士兵们说道:“大家听好了,先不要轻举妄动。让他们先嚣张一会儿,等他们开始攻城、人聚集得多一些的时候,我们再扔手榴弹,务必做到一击即中,多消灭一些敌人。一开始我们要示弱,只需派几个岗哨在城墙上监视即可,其他人都隐蔽起来。等他们靠近了,我们再分批上城墙,故意吃着馒头,让他们眼馋,把他们吸引过来,然后一举消灭。”
士兵们纷纷点头,各自准备去了。城墙上的气氛紧张而压抑,每个人都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战斗,手中紧握着武器,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决绝。他们深知,这场战斗关乎着部落的生死存亡,必须严格按照杨勇的部署,利用好手中的武器和城墙的优势,与来犯之敌展开殊死搏斗,为保卫家园拼尽全力。
战前筹备:食堂中的忙碌与希望
杨勇宣布完作战策略后,整个部落便迅速行动起来,其中最热闹的当属食堂。食堂内,巨大的蒸笼热气腾腾,炊事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总教官有令,要让兄弟们在城墙上人手几个馍馍,给城外那帮家伙看看!”负责食堂的头目高声喊道。一时间,劈柴的声音更加响亮而急促,火焰在炉灶中欢快地跳跃着,映照着炊事员们满是汗水却坚定的脸庞。和面的师傅双手不停地在面团上揉搓、翻转,手法娴熟而有力,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润的馍馍坯子便摆满了案板。
蒸笼旁,几个身强力壮的助手将做好的馍馍坯子整齐地码放在蒸笼里,随后迅速盖上锅盖,等待着蒸汽将它们蒸熟。随着时间的推移,蒸笼里飘出的香气愈发浓郁,弥漫在整个食堂内。
为了满足一万名士兵的需求,食堂的炉灶全部启用,火力全开。炊事员们来回奔波于炉灶、案板和蒸笼之间,无暇擦拭额头上不断滚落的汗珠。他们深知,这些馍馍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心理战术的武器,要让城外的游牧部落看到城内的充足准备和从容不迫,从而在心理上先给敌人一击。
在忙碌的过程中,偶尔有人会抬头望向城墙的方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他们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战斗,但此刻手中的活计却与战斗的胜负息息相关。每一个蒸熟的馍馍,每一份精心准备的食物,都承载着部落的希望与抵抗的决心。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