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第二种方法,我把它叫做‘量子纠缠的回声’。”
“其理论基础,在于量子的纠缠态非常脆弱,与环境相互作用会导致“退相干”,失去纠缠特性。我们的目的,就是一个故意引发的、可追踪的退相干过程。”
“具体做法,是捕获或拦截通讯的一端的一个纠缠粒子,但不直接测量它,因为那会使它坍缩,立刻暴露自己,而是用一种极其特殊的方式,极其轻微地、持续地扰动它周围的环境。”
“根据量子纠缠理论,对一端的任何作用都会瞬间影响另一端。这种持续的微扰会像一种‘量子病毒’,通过纠缠链接瞬间传递到远端的粒子,导致远端粒子也开始出现一种极其特定模式的、微弱的退相干。”
“这种特定的退相干模式就像一种独一无二的签名或回声。只要在广袤的星海中用精密仪器扫描,寻找散发着这种特定量子退相干回声”的空间区域。一旦发现,就等于找到了另一端的大致方位,再通过三角定位法精确定位。”
“至于最后一种方法,我则把它叫做‘未来的影子’,这个稍微有点难以理解,我拣重要的说。”
“在本体和副本之间,我们可以认为,纠缠的已经不再是粒子,而是更大的物体,甚至是一整片空间区域的信息状态。”
“如果能拥有一种探测微观因果律的技术,向通讯的一端发射一种特殊的“因果性探针”。由于纠缠的存在,近端的粒子与远端的粒子共享一个‘命运’或者‘历史’。”
“这个探针并非沿着空间追踪,而是逆向读取该粒子身上那种非本地的、来自遥远区域的因果联系。这种读取过程可能会呈现出一种‘倒放’的景象——探针使用者会先看到结果,也就是另一端的位置信息,然后才理解原因(因为他们发射了探针)。”
“所以,简单的说,这是一种基于因果律的逆向工程。”
砾岩听得心驰神往,听到这里,连忙问道:“没了吗?”
“没了。”
“很好,二王子,谢谢你的提示,现在请恕我失陪一下。”
砾岩说着就火急火燎地想要离开,准备去工作室,唤起系统开始定制。
忽然想起自己的积分,已经在上一次定制中清零了。
一念至此,砾岩沮丧地停了下来。
耐着性子问道:“二王子,这几个方案,你有具体的设计文件吗?”
“没有,时间不够我完成设计,不过。。。。。。”
“不过什么?”砾岩一听有戏,心气再一次提了起来。
“工程实施的步骤,我已经有了大致的眉目,可以详细地给你解释。你可以告诉我,你想要用哪一个方案吗?”
“嗯。。。。。。”砾岩思考片刻,“第二个怎么样?”
塞内卡点点头:“很务实的选择,在现在的情况下,方案二确实是最容易实现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