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听到袁熙的话,立刻意识到自己完全被司马懿和袁熙给耍了,或者说,他现在才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他陆逊不是诸葛亮,根本接不住司马懿的各种套路。
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
像陆逊这样一家独大的臣子,才是袁熙这个皇帝最为忌惮的。
在这之前,袁熙为了能够有人去制衡司马懿,不断地在朝臣中培养其他人,其中陆逊就是诸葛亮的备选方案。
这一点袁熙从来没有表露过。
这也导致诸葛亮远离朝堂之后,陆逊的声势越来越大。
特别是袁熙把司马懿派去洛阳之后。
如今袁熙也是意识到自己酿成的后果,作为皇帝,他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袁熙在有了退位想法之后,还要像辅政的大臣,而且坚决不选陆逊的缘故。
至于这次所谓的“推选太子”,只不过是袁熙在当时被陆逊逼迫时的临时想法,而且是根据自己历史经验得来的。
主要就是为了利用这次“推选太子”,削弱陆逊在朝堂上的影响力,甚至把陆逊赶出邺都的朝堂。
而,当袁熙最后一段话对着陆逊的时候,那就代表着陆逊已经输了。
一个“结党营私”的帽子,足以让陆逊彻底葬送政治生涯。
要知道汉朝灭亡的原因中,不光有着黄巾军起义和董卓乱政,还有一件事就是“党锢之祸”。
十常侍和汉末那些高官的斗争,也是个大汉走向灭亡的原因。
这是所有王朝中的统治者都最为担心的。
袁熙虽然喜欢利用其他重臣压制司马懿,但是袁熙不喜欢这些重臣搞什么“团团伙伙”。
因为大臣们团结在一起,皇帝就会显得多余了。
因此,既然他能用陆逊牵制司马懿,也就能再用司马懿牵制陆逊。
所谓“驱虎吞狼”、“饮鸩止渴”,不外如是!
至于司马懿,其实他的理解跟袁熙的想法是不谋而合的。
只不过,双方的态度上有着出入,或者说司马懿一直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袁熙的近臣,给袁熙这个皇帝在朝堂上兜底的那个,就像是马振在军事上给袁熙兜底一样。
主要的原因是司马懿一直都把自己定性为,压制尚书台最高领导人的身份。
从沮授到董昭,从王朗到诸葛亮,直到现在的陆逊,司马懿只要在对方有一家独大的可能性时,就会被袁熙重用。
只不过,诸葛亮时期,司马懿并不担心诸葛亮的一家独大,因为袁熙的表现也是不怎么担心。
因此,当司马懿回到邺都之后,在司马孚那边只是略微了解了情况之后,就立刻判断出自己的定位。
因此,即便司马孚这个三弟已经明确告诉了司马懿,他这个中书台的侍中会跟陆逊、庞统他们不一样,要去支持二皇子袁诚,司马懿也没有表态,只是默默地去皇宫见了袁熙。
在把那个故事告诉袁熙之后,司马懿基本上确定了袁熙的想法,即便双方没有事先沟通,但仍能合作的天衣无缝,让陆逊吃了这个大亏。
那陆逊愿意咽下这个大亏吗?
当然不!
尚书台左仆射陆逊直接跪在袁熙这个皇帝面前,说道:“臣一片赤诚,绝无私心!推荐太子乃陛下所提,臣也不过把列位同僚的心声传达给陛下,绝没有结党之意!反而是右仆射!在这胡言乱语,颠倒是非,蛊惑人心,该杀?”
袁熙倒是没想到陆逊会这么刚,于是看了看司马懿。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