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面面相觑:
如果找的时间久一点,倒也不算太惊奇:毕竟市领导亲自出马,才把林思成从西京请来,肯定有过人之处。
比他们强一点实属应该。
但从前到后,就一个小时?关键的是,林思成指哪,哪儿就是哪,这让他们怎么理解?
说实话,今天站这儿的大部分都不算外行,其中有一半,不是考古出身,就是从事考古相关的职业。但像林思成这么考古,极随意,像逛街一样,却准到不能再准,听都没听过?
就感觉,这处窑厂是林思成看着建出来的一样?
一群人被震的不愣一愣,林思成波澜不起。
“这儿是烧造区,瓷土堆是原料区,淘洗池属于作坊区……等于瓷窑的四大核心附属设施,已经发现了三处。如果再找到成品库或废品坑,意义和价值不比老窑头低……”
水即生深以为然:“当然!”
虽然小一点,但一个清代,一个唐代,从历史角度而言,天差地别!
更何况,还是首次发现……
林思成把水滴窑汗装进标本袋:“黄教授,做展览标本吧,别搞坏了!”
黄智峰小心翼翼的接了过去。
不怪他这么小心:就这一滴,如果给识货的玩家,少说也能换一块鸡蛋粗的田黄石。
林思成继续扒拉钎管中的土层,但这次换到了底部,也就是最深的那一层。
扒拉了一会,他又捡出了几片:“水老师你看,这一层也有窑汗!”
确实有,而且是一片一片,没之前那一块好看,大都以深灰和黑褐为主,有几块还带着开片纹理。
大致算算:形成水滴状窑汗的部位肯定是窑炉的棚顶,那离窑顶三米左右,形成片壮窑汗的部位,应该是窑炉的什么区域?
只有一个:窑底。
问题又来了:窑汗只在窑顶、窑壁、烟道这三处地方形成,窑壁不可能建的窑底,那就只剩烟道。
但烟道处于底部,这种构造的窑炉,大多数的人听都没听过?
正狐疑着,林思成直起腰,从方进手里接过纸和笔,刷刷刷的几下。
虽然是简笔画,但清晰明了。
“窑炉大概长这样:火膛与窑室处于同一水平面,窑室下再挖坑道,留吸火孔,之下就是烟道……
咱们脚下应该就是窑室,长度应该在五到八米左右,尽量避开。不要钻的太深,尽量用短钎管,每半米观察一次……”
田杰接过图纸,重新安排队员。
林思成回过头,看着水即生:“水老师,这一座应该属于早中期,周边必然还有中晚期的窑炉,你休息一下,我到上游看看!”
“好!”水即生笑了笑,“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田杰要扩大勘探范围,待这儿碍事,一群人下了坡。
搀着水即生,任新波努力的回忆:“老师,林工画的那种窑炉,好像没见过?”
水即生想了想:“龙窑见过没有?”
任新波点点头:“见过!”
依山坡而建,状如长龙,又称斜坡式龙窑:
林思成画的却长这样: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