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 第273章 郑板桥真迹(第2页)

第273章 郑板桥真迹(第2页)

地方挺大,但东西更多:中间是方柜,两边是立柜,就连中间的隔墙上也挂满了字画。

字帖、对联、扇面、诗作、古画、手札、古籍册页,乃至字画初稿。

人也不少,熙熙攘攘,嘈嘈闹闹。

刚进门,叶安宁拉着林思成的袖子,来到了最中间的展柜。

但人太多,没挤进去。

林思成仰着脖子,但展柜前围的密不透风,他想瞄一眼都看不到。

“是啥东西!”

叶安宁一脸神秘:“先不告诉你,待会吓你一跳!”

“你画的画?”

“什么呀?”

叶安宁抿抿嘴,白了他一眼。

刚好有人离开,叶安宁拉着他的袖子挤了进去。

林思成瞅了瞅,一脸古怪。

厉害了,乾隆御笔?

底下有卡牌:

弘历(1711-1799)行书七言联。

绢本对联。

1748年作。

识文:岚来气挟蹛林远,涨落波奔沧海深。

款识:乾隆戊辰清和月上瀚。御笔。

钤印:干(朱)隆(朱)

再看估价,RMB:380,000-450,000。

林思成暗暗一叹:如果是真迹,三十多万买一个字够不够?

叶安宁一脸期待:“怎么样?”

林思成端详了好一会:“你要拍?”

“我又不搞收藏?”叶安宁压低声音,“我是让你捡漏!”

林思成笑了笑。

乍一看:好家伙,乾隆御宝?再一看价格,保准倒吸一口凉气:才三四十万?

自然而然,就会冒出捡漏的念头。

但别奇怪,这样的情况每年都有。国内国外各大拍卖行,每年上拍的乾隆御笔差不多在一千件以上。有的时候,估价十多万的都有。

究其原因:伪作太多。

据故宫博物院统计,光是有据可查的,乾隆一生留下的书画真迹有四万多件。晚清到民国的仿作,则在十倍以上。

抛开仿作,就说这四万多件真迹:由翰林院词臣代笔的,占百分之七十以上。

四十万再加三万,这是多少?

重点在于,乾隆的笔力和画功都只是一般,字为程式化行书,画风平直,匠气过重。

说直白一点:没什么个人特色,词臣极容易仿笔。但因为用的是贡纸、贡墨、又是在乾隆时期创作,让现代鉴定的难度直线飙升。

所以,既便纸对、墨对、印对,但除非《石渠宝笈》著录,或有据可查是乾隆亲笔的重大历史题材,或留有后来名家顶级鉴藏印,其余一律归为代笔。

这三种,还不到乾隆所有作品中的千分之五,而这其中的百分之九十,都由各大博览机构珍藏。民间流传的,不足上千件。

像眼前这一种,就是三种之外的那种,所以才会标价三四十万。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