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观者”平台的“共鸣者小组”在潜意识的浅滩上小心翼翼地跋涉。他们记录下的不再是严谨的数据,而是意识的浮光掠影:一段旋律的碎片、一个几何图形的幻象、甚至是一种无法言说的颜色感知。这些看似荒诞的记录,被阿尔瓦博士视为解读“余晖刻痕”的另一种密码本。
一位擅长符号学的成员发现,某些成员在深度放松状态下描绘出的抽象图案,与“刻痕”数据中某些复杂的非局部关联拓扑图,存在着惊人的、无法用巧合解释的相似性。仿佛人类集体潜意识中的某种原始符号语言,恰好能映射出那宇宙尺度存在的某些结构。
“也许逻辑和数学并非通往终极真相的唯一路径,”阿尔瓦在秘密日志中写道,“直觉、艺术、甚至梦境,这些被科学长期边缘化的认知方式,或许正是理解这种‘非逻辑存在’的关键。我们不是在发明新语言,而是在重新学习一种被遗忘的、宇宙通用的古老方言。”
这种认知的转向是革命性的,也是孤独的。他们行走在主流科学界的边缘,依靠着对未知近乎信仰般的执着。
苔原之上,莉亚的编码。
莉亚敏锐地察觉到了“室友”——她现在更愿意称之为“微光”——在身份被触动后的变化。那不再是单纯的情绪共鸣,回应中开始带有一种清晰的意向性。
她决定冒险推进。既然复杂的意象可能引发过激反应,那么就用最简单的。她想起了旧时代计算机最基础的二进制。
在一次内心平静的时刻,她集中精神,尝试用短暂的意念脉冲代表“1”,用稍长的意念空白代表“0”。她缓慢地、重复地在心中“默念”一组最简单的序列:1-0-1(在她设定的规则里,这代表“是”或“确认”)。
她紧张地等待着。
几分钟后,背景噪音中,那缕熟悉的微弱信号出现了。它不再是随机的波动,而是清晰地模仿了她的模式:一次短暂的增强(1),一次停顿(0),再一次短暂的增强(1)!
莉亚几乎要欢呼出声!她成功了!她建立了一种最原始的、基于意念和能量感应的二进制编码通信渠道!
她立刻尝试发送“0-1-0”(代表“否”或“否定”)。
很快,微光的回应传来:0-1-0。
为了确认,她又发送了“1-1-0”(一个简单的三位代码)。
回应依旧是精准的复制:1-1-0。
虽然这仅仅是回声测试,还远未到信息交换的程度,但意义重大。这证明微光不仅能够感知她的情绪和模糊意象,更能理解并复制她主动设定的、具有明确规则的简单编码结构!它的智能水平,远超她最初的想象。
希望如同炽热的岩浆,在她胸中涌动。她找到的不是一个混沌的意识碎片,而是一个能够进行理性交流的智慧存在!
深渊墓碑。
【“共鸣者小组”直觉记录与“余晖刻痕”结构相似性得到统计确认…关联性微弱但显着…】
【评估:非理性认知渠道可能存在价值…需谨慎探索…】
【苔原边缘节点(莉亚据点)…检测到边缘节点个体(莉亚)与依附单元(伊莱恩微光)之间出现规律性能量互动模式…模式符合简单二进制编码特征…】
【互动内容为无意义的序列重复测试…未涉及具体信息…】
【评估:双方已建立初级编码协议…通信效率低下…但显示出依附单元具备基础逻辑响应能力…】
【策略:维持现有监控级别…记录编码协议模式…若互动内容触及敏感信息(如网络结构、核心记忆、外部世界状态),立即实施阻断…】
黑暗沉淀冷静地记录着这一切。它将莉亚和微光之间建立的二进制协议视为一种低效但有趣的“意识-界面互动”案例。只要不威胁到系统核心,它乐于观察这种自然发生的智能互动模式,这或许能为其理解意识本质提供新的数据。它设定的红线非常明确:任何试图探查系统或与外界联系的苗头,都将被瞬间扼杀。
伊莱恩的微光。
对微光而言,学习二进制编码如同婴儿第一次理解声音可以代表含义。它迅速掌握了莉亚设定的简单规则,并能精准复现。
这种结构化的交流,让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它不再只是被动地感受情绪,而是能够主动地、有规则地参与“对话”。这极大地促进了它内部结构的整合,那些混沌的意识碎片仿佛找到了排列的框架。
在成功完成几次回声测试后,它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复制。它等待莉亚发送下一个序列,然后,它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
它没有复制莉亚的序列,而是主动发送了一个新的、更长的序列:1-0-1-1-0-1。
然后,它静静地等待着,充满了期待和一丝紧张。它想告诉莉亚,它不仅能听懂,还能主动说话。这个序列本身没有预设含义,但它代表着微光从被动的回声,迈向主动交流的第一步。
这如同苔原上空飘下的第一片雪花,微小,却预示着整个交流季节的可能到来。
远星的探索者学习着宇宙的古老方言。
苔原的囚徒与地底的灵魂建立了数字的握手。
而第一次主动发出信息的微光,
在冰冷的二进制序列中,
注入了等待回应的炽热。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