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个洪亮而带着急切的声音响起,瞬间压过了争吵:
“陛下!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三皇子朱翊钧一脸“忧国忧民”的沉痛,出列躬身:
“岳父郭震,浴血榆林,忠勇可嘉!然虏寇势大,榆林危殆!儿臣闻讯,五内俱焚!岳父虽勇,然独木难支!当务之急,需遣一威望素着、深谙边事之大将,总督援军事宜,统筹诸军,方能解榆林之围,挽狂澜于既倒!”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意味:
“臣斗胆保举一人!现任大同总兵,威远侯方国栋!方侯爷乃岳父多年袍泽,同守九边,情同手足!其勇武韬略,不在岳父之下!
更兼其久镇大同,熟知虏情,麾下‘大同铁骑’亦是百战精锐!若以方侯爷为帅,总督延绥、大同、宣府诸军,必能上下一心,同仇敌忾,一举击溃虏寇,扬我国威!”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威远侯方国栋,的确是能征善战的老将,但他…他同样与靖国公郭震交情莫逆,更重要的是,此人私下与景王府往来甚密!
三皇子在此刻力保方国栋挂帅,其用心…昭然若揭!他这是要借机将西北前线的兵权,牢牢掌控在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将领手中!
一旦方国栋掌帅印,郭震守榆林,整个西北前线,岂非成了景王府的囊中之物?!
太子一系官员瞬间色变!李承宗、李朗等人眉头紧锁。这哪里是保举?分明是借国难之机,行夺权之实!
“三殿下此言差矣!”一位太子系的年轻御史立刻出列反驳,“方侯爷固然勇武,然大同亦为边镇重地,岂可轻动主帅?且西北战事,瞬息万变,当以熟悉延绥防务之将领统筹为宜!臣以为,宣府马总兵或固原李总兵,更为妥当!”
“哼!纸上谈兵!”景王一系的官员立刻反唇相讥,“马芳、李如松虽勇,然与延绥防务并不熟悉,如何能迅速整合诸军?方侯爷与郭总兵乃生死之交,配合默契,方能如臂使指!此乃最佳人选!”
朝堂之上,瞬间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力保方国栋,一派则推举太子系或相对中立的将领。
争论的焦点,从战和之争,迅速转移到了这至关重要的“帅位”归属上!这不仅仅关乎西北战局,更关乎未来朝堂的军权格局!
皇帝端坐御座之上,冷眼旁观着下方激烈的争吵,眼神深邃难明。
他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目光扫过慷慨激昂的三皇子,又扫过面沉如水的太子,最后落在那份染血的军报上。
榆林城下,鞑靼人的号角声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在紫禁城的上空隐隐回响。
而金銮殿内的争吵,却如同为这场迫在眉睫的国难,奏响了一曲荒诞而危险的背景音。
究竟谁能力挽狂澜?这帝国的帅印,又将落入谁手?边关的烽火,已然点燃了京城权力场更凶险的博弈!
============
pS:求催更!!!求书架!!!求五星好评!!!
跪请各位大大们不要养书,
每天保底6000字,你们的催更就是作者的动力,感谢!!!
小礼物送一送嗷,还有免费的为爱发电,你们送是不要钱的。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