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佑元年春分,琼州学宫的
“文明长卷”
展厅穹顶,十二盏火铳形的琉璃灯正将甜火光芒投射在巨幅黎锦上。锦缎从天花板垂落,用银线绣着八十年前的火甲藤兵冲锋图
——
只是画中士兵的火铳枪口,如今都被后辈绣上了发芽的种子。
展厅中央的水晶台上,雷生之铳被七盏三角梅灯环绕,枪管里的
“文明之种”
经过二十五年休眠,依然泛着蓝金光泽。十六岁的黎族少女奥雅第一次近距离触摸铳身,指尖划过狼头与火铳共生的刻纹,忽然看见幻象:1288
年的雪地里,少年雷生正用火铳枪管融化积雪,铳口喷出的热气中,三角梅与狼首的影子在雪面交叠。
“这是火甲藤兵的残甲。”
学宫讲解员阿莎指向左侧展柜,焦黑的藤甲上,火铳纹的焦痕已被甜火结晶修复,“当年它挡过元军的箭,现在是黎锦学徒的刺绣模板。”
展柜玻璃上,游客的指纹触发了残甲的记忆投影:燕红叶穿着同款甲胄在甲板指挥耕海舰,狼头纹的护腕却握着播种器的扳机。
环形展墙上,十二组文物串联起文明的脉络:
1285
年?战铳初鸣:生锈的火铳枪管旁,放着张老的金器刻刀,刀鞘上
“火不弑民”
的刻痕里,嵌着第一粒甜火结晶
——
那是周益从战场带回的战利品,也是技术伦理的第一笔。
1288
年?雪夜火种:雷生之铳的初代模型旁,冻成冰晶的
“火绒膏”
标本正在玻璃罩内散发微光,标本标签上,阿椰的字迹与现代抗寒基因图谱重叠,仿佛时空在此处握手。
1289
年?耕海初航:回回炮改的抽水机零件上,狼头浮雕的嘴角还挂着当年的海盐,却被新刻的
“海耕有道”
黎文覆盖,零件缝隙里,珊瑚幼虫正在安家。
元军后裔阿巴斯停在
“火铳轮作图谱”
的青铜板前,指尖划过蒙文刻痕,突然听见祖父的声音:“当年我们用狼头旗圈马场,现在火铳纹圈住了沃土。”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