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罗王突然摘下王冠,露出藏在金饰下的火铳纹刺青
——
那是二十年前雷生为其祖父刻下的
“耕战印记”。“先王曾言,”
他的手指划过李火旺的火铳托,“当狼火与梵火共舞,恒河将不再有刀兵。”
结盟仪式上,朱罗学者将梵铳铭文拓印在火铳枪管,李火旺和陈阿虎则回赠刻有黎文
“共耕”
的狼头护腕。当两国文字在甜火结晶的微光中融合,恒河的浪花竟自动聚成火铳与神牛共舞的图腾,引来上百只神鹫盘旋。
船队离开时,朱罗王朝的火铳手们在恒河两岸建立
“梵火耕站”,用改良的水铳灌溉农田,枪管喷出的水雾中,永远悬浮着梵文与黎文的
“生”
字。李火旺和陈阿虎坐在船头,看着恒河水面倒映的火铳图腾,狼头与神牛的轮廓渐渐重叠。
“老陈,”
李火旺摸着枪管上的梵文铭文,“雷生老哥当年在这儿,说不定已经算出咱们会来。”
陈阿虎的战刀轻点水面,惊起的涟漪中竟有雷生和朱罗学者的倒影,两人正背靠背绘制耕海图:“他老人家的棋盘,从来下的是整个人间。”
周益站在艏楼,相机胶片显影出五十年后的恒河平原:火铳手与朱罗学者的后裔们驾驶着
“梵火联合船”,船身的狼火图腾与神牛纹共生,枪管同时播撒琼州稻种与朱罗香料。镜头上的
“1945”
刻痕,此刻与梵铳铭文的火焰纹重合,宛如文明坐标轴的原点。
更深露重时,恒河的夜歌混着甜火的暖香,火铳手们的背影像被恒河女神托起的星辰,护腕上的
“共耕”
印记与梵文铭文交相辉映。他们知道,这场在恒河上书写的文明诗篇,早已超越了武器的范畴
——
当火铳的枪管能播种文字,当不同文明的背嵴能共同抵御风浪,战争的硝烟便永远败给了共生的稻浪。而他们的后背,将永远是支撑这种文明的双柱,让梵火与狼火,在时光的长河里,永远跳动着相同的脉搏。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