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时,狼毫突然饱吸天地灵气般,在纸上洇出一个小小的太极图。张思贞只觉丹田之气顺着手臂注入笔端,笔下的
“参”
字三撇如三星并列,中间一竖贯通上下,竟与此刻摩星岭古观的二十四节气幡形成气脉连接。远处传来隐隐的磬声,与笔锋划过纸面的
“沙沙”
声叠加,化作一曲神秘的《黄庭》乐章。
“妙哉!”
不知何时进来的道长击节赞叹,他手中的罗盘指针直指书案,“这四个字暗合《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气随节气动’对应春生,‘针应斗柄转’对应夏长,‘药借五行力’对应秋收,‘人与天地参’对应冬藏。更妙的是这飞白笔法,竟将‘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质’融为一体,堪称医道与书道的天人交感!”
苏瑶忽然注意到,纸上的墨字正在吸收药柜中的药香:“气”
字吸入紫苏的辛香,化作淡白烟雾缭绕;“针”
字染上艾草的苦香,笔锋处竟凝着细小的艾绒;“药”
字吸纳木香的温香,墨色变得如同琥珀般通透;“人”
字则汇聚了诊室里所有药材的气息,形成一股温润的暖流,顺着纸面流向
“天地参”
三字。
张思贞放下笔,只见狼毫笔锋上挂着一滴未干的墨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与昨日银针上的露珠如出一辙。他忽然想起师父临终前说的黄河水
——
此刻笔下的墨韵,不正是那清浊自分的河水?医道至简,不过是在纷繁的病症中找到气脉的
“疏导时机”,就像在书法中把握笔墨的
“飞白瞬间”,看似留白,实则蕴含万千气象。
“该去采霜降艾草了。”
苏瑶轻声提醒,目光落在
“天人合一”
图与书法作品之间。此时两者的墨气竟渐渐交融,形成一幅动态的气脉运行图:书法中的
“气”
字云气升入画图的天空,画图中的经络流向书法的
“人”
字,仿佛在演绎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的循环。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