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三年前你中蛇毒时吗?"
她忽然开口,声音盖过孩子的啼哭,"那时你也是这样攥着我的衣角,指甲缝里嵌着泥垢。"
张思贞一愣,手中的动作却未停
——
当年苏瑶正是用同样的手法,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此刻,孩子突然吐出黑紫色涎水,其中混着未消化的曼陀罗籽,啼哭渐渐转为有力的抽噎。
暮色漫过药庐时,张思贞在医案本上记下:"石水症,富商赵某,针药结合,泻水利湿,三日后需减厚朴,加白术健脾。"
旁边另附一页:"幼儿误食曼陀罗,幸得及时,以甘草解百毒,银针通心窍,后需嘱家长辨明药草。"
墨迹未干,又有患者被抬来,这次是位赶考的书生,咳血不止,怀中抱着的《论语》沾着血渍。
"先生可是张神医?"
书生咳出的血里夹着痰块,眼神却透着求知的渴望,"学生若能康复,定当宣扬先生医德。。。"
张思贞按住他欲起身的手,触到他掌心的茧子
——
那是常年握笔所致。"先治病。"
他轻声道,取出
"百合固金汤"
的药包,里面的野百合正是苏瑶二十年前采的那株所结的种子,"你的病,需先养肺阴,再补气血。"
更深露重时,药庐终于安静下来。张思贞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见苏瑶正坐在檐下,手中捧着《青囊经》。月光为她镀上银边,书页翻动的声音里,他听见了二十年前自己初来药庐时的风声。"今日那书生,"
苏瑶头也不抬,"你为何不用更贵重的燕窝?他要进京赶考,"张思贞望着星空,"
银子该花在刀刃上。野百合润肺不比燕窝差,况且。。。"他摸出医案本里的干橘皮,"
前年冬日您教我的
橘皮竹茹汤
,用来和胃止呕,分文不取。"
苏瑶终于抬头,眼中映着银河的碎光。她将经卷递给张思贞,扉页不知何时多了行新批:"医名如浮云,医德似青山。云散山仍在,方为大医风。"
张思贞指尖抚过字迹,忽然想起白日里富商仆从偷偷塞来的金锭
——
被他悄悄换成了贫苦患者的药费。此刻,那些金锭或许正化作某碗救命的汤药,在某个寒门茅屋里,温暖着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
卯时的阳光透过医馆雕花窗棂,在张思贞素净的青衫上织出菱形光斑。他刚将昨夜新制的
"活络止痛膏"
贴上墙架,便见门扉吱呀作响,一位老妇扶着身形佝偻的老者蹒跚而入。老者苍白如纸的面容上,两颧却泛着异常的潮红,正是《青囊经》中
"真寒假热"
的征兆。
"慢些,小心门槛。"
张思贞快步上前,袖中银针因走动轻响,他伸手搀住老者时,特意用掌心托住对方手肘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