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入穴时,老者忽然轻颤,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先生的手。。。
像我年轻时见过的一位神医。"
张思贞一愣,手中动作却未停,只听老者喃喃道:"三十年前闹瘟疫,有位女医背着药篓挨家挨户施针,她的袖口也有竹叶纹,跟先生的一模一样。。。"
苏瑶的身影突然在张思贞眼前闪过。他想起昨夜师父在灯下整理药草,银发垂落间露出后颈的疤痕
——
那是二十年前为救产妇,冒雨爬山采药时摔的。此刻,他手腕翻转,施展出
"烧山火"
针法,银针尾部竟腾起淡淡白雾,正是苏瑶独门的
"气针"
手法。
"来,含服这粒
交泰丸
。"
张思贞将蜜丸递到老者口中,丸药里的肉桂与黄连在舌面化开,正是
"心肾相交"
的配伍。老妇忽然注意到诊桌上的《青囊经》,封皮上的虫蛀痕迹与她家中祖传的医书残页极为相似:"先生这经卷。。。
莫不是。。。"
"是家师所传。"
张思贞为老者盖好薄被,瞥见窗外学徒正扶着一位寒门患者从
"普济箱"
领取免费药材,"三十年前施针的那位前辈,正是家师苏瑶。"
老妇闻言泪如雨下,从衣襟里掏出半片泛黄的药方
——
那是当年苏瑶为她丈夫开的
"麻黄附子细辛汤",虽已褪色,字迹却依然刚健。
辰时三刻,老者已能缓缓起身,面上的潮红退去,露出原本的苍白却透着生机。张思贞在医案本上记下:"肾厥重症,宜温清并用,忌刚愎自用。"
旁边附着苏瑶二十年前的批注:"医人如治水,堵不如疏,亢龙有悔,需引之归海。"
老妇扶着老者离开时,朝阳正照亮医馆门楣的
"杏林春暖"
匾额。张思贞望着他们相互搀扶的背影,忽然想起苏瑶说过的
"医道如长线,一头系着患者,一头系着医者"。他摸出腰间的续命红绳,绳头铜铃轻响,与远处传来的更夫梆子声交织成韵,恰似一曲无声的医者赞歌。
晨光在老者佝偻的背上流淌成淡金色的河,张思贞的指尖如探水的芦苇,轻轻划过对方腰椎第三横突处。那里的皮肤温度略高于其他部位,皮下组织肿胀如
pebble,正是《青囊经》"腰痹篇"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