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今朝还与大总师周清平和刘明亮互换看法。
刘明亮大总师,也算是陈今朝的老熟人了。
当年陈今朝被实习单位退回时,也是他赶去哈工大抢人’。
一聊到这事儿,刘明亮现在都拍着大腿后悔,后悔当时没把陈今朝绑回来。
这么看来,
陈今朝和两位大总师的交流,其对航空航天领域上的专业学识,很让大总师印象深刻呐。
“今朝,我说两句实话,你别不爱听"」。”
“航空航天是一项极其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其所需要的技术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这你得做好心里准备。”
周清平总师提醒道。
“周老,我明白,我是来搞卫星的,没有以前大学时期那么鲁莽了,不是非要把我自己送上太空。”
“嗯,那你们打算发射几颗卫星?”
“嗯……几百颗吧。”
你管这叫不鲁莽了?
周清平总师都没想到陈今朝的计划如此激进。
好在听说只是低轨卫星后,才放下心来。
最终,东方大国航天科技集团与陈今朝的卫星实验室签订了一份“一揽子”合作协议。
相关合作涵盖固体火箭的协同开发,火箭可回收技术的共同研发,以及卫星的制造研发等各方面领域。
陈今朝想得挺明白的,他就是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够的。
既然东方大国都已经能将杨将军送上太空了,那有这样的技术积累,自己就别再走一遍老路了。
其实按原理来说,
卫星的发射并不难,起码比载人航天和高轨卫星简单多了。
不用考虑回来,也不用考虑其他更复杂的各个方面因素。
唯二需要考虑的方面,就是怎么送它上去,和怎么让卫星正常工作。
嗯……说起来,这好像是将大象放进冰箱里一样简单,
打开冰箱,将大象放进去,再关上冰箱门。
但其实要深究,还是有很多难点的。
比如,为了在有限的经费下,尽可能地送更多的卫星上太空,那火箭的回收技术,就得研究一下,能省一点经费,
是一点。
除了火箭回收技术,那一箭多星是不是也可以?
一个火箭,送上个七八颗卫星,不是更有效率?
这些方面,就需要比较深度的固体火箭技术支撑。
一个冷知识,发射卫星的固体火箭,其实就是能送核弹头的洲际导弹箭体,所以需要很深的技术,而不是像陈今朝大学时期手搓火箭时的简陋。
再比如,卫星最核心的重要部件--原子钟,就需要实现自主研发的国产化。
重生前,北斗卫星和欧罗巴洲的伽利略系统竞赛谁先上天的时候,北斗卫星被逼到最后时刻压线成功,就是因为
一直以来严重依赖进口的‘原子钟被欧罗巴洲以意外推迟交货。
所以,重活一次的陈今朝怎么可能让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原子钟,是获取时间频率信号的设备,它通过测量某些元素中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来作为时间间隔基
准,计时精度非常稳定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