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19执行了指令。
在那片混沌无序的背景噪音中,一根微弱但稳定得可怕的正弦波被剥离出来,缓缓浮现在屏幕中央。
它的频率,它的起伏,与那段响彻全球的口琴声分毫不差。
“我的天……”一名老技术员摘下眼镜,揉着眼睛,仿佛在见证神迹。
“这不是数据。”x-819的电子音第一次带上了一丝近似于“敬畏”的情绪,“这是系统呼吸的一部分。就像心跳之于生命。只要这套系统还在运行,他的口琴声就永远不会消失。”
为了证实这一理论,也为了寻找更多线索,小海主动请缨,带领一支勘探队前往环境最恶劣的北境第9号废弃中继站。
越野车在冻土上颠簸了三天三夜,终于抵达了那个被冰雪半掩的金属怪物。
站内的一切都锈蚀得不成样子,刺骨的寒风从墙壁的破洞里灌进来,发出鬼哭般的呼啸。
然而,在布满灰尘和蛛网的主控板上,他们发现了一个极不协调的东西——一块巴掌大小的“黑盒芯片”。
它通体漆黑,没有任何标识,材质奇特,连最先进的便携扫描仪都无法穿透其内部结构。
它就像一个凭空出现在古墓里的手机,诡异得让人心底发毛。
当晚,一场强烈的地磁扰动席卷了整个区域,勘探队带来的所有设备瞬间失灵,营地陷入一片黑暗。
就在备用电源即将耗尽,绝望开始蔓延时,那块被小海带回帐篷的黑盒,突然自行启动了。
没有光,也没有声音,只有一阵极其微弱的低频振动,直接在每个人的颅内响起。
那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和释然,正是许墨。
“……如果有一天,没人再提起我的名字,那就对了。”
语音清晰如昨,仿佛他就在帐篷外,对着漫天风雪独白。
话音落下的瞬间,黑盒内部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响,最后一点残存的能源彻底归零,变成了一块冰冷的石头。
许墨的“遗产”并未就此终结。
第五营地的儿童学校发起了一项名为“回声计划”的活动,孩子们戴上用罐头和皮筋制作的简易共鸣面具,模仿着那段口琴声。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纪念,一种缅怀。
x-819收集了这些纯真的声音,将其整合成新版本的《许墨·衍生频段》,作为抚慰人心的夜间安眠广播。
奇迹,在最意想不到的角落发生了。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名失明的女孩在梦中哼唱着那段旋律。
她床头柜上一台老掉牙的短波收音机,原本只能发出沙沙的电流声,此刻却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指针开始疯狂转动,最终“滋啦”一声,锁定在了一个从未有人触及过的空白频率上。
一段全新的,更加复杂、带着些许忧伤的口琴旋律,从收音机里流淌出来。
技术员连夜赶到,对这个信号进行了分析。
结果让所有人再次震惊——该频率的基频,恰好是许墨那段原始口琴声的基频,加上了一个7。3hz的偏移值。
根据零星的文献记载,+7。3hz,是许墨调试自己那把初代口琴时,独有的、从不对外人言说的习惯。
这不是录音,也不是程序。这更像是一种……回应。
这个发现彻底点燃了小海。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