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了?”他脱下外套挂好。
“我同事都在聊你那个帖子,说写得跟真的一样。”她把手机递过来,“还有人建了个群,叫‘玛法回忆录’,拉了快一千人了。”
吴一处接过手机,群里消息刷得飞快。
有人发截图:“大佬写的东平村屠夫家的狗,真的会咬人!我当年被追着跑了三条街!”
有人问:“你说的‘火焰刀切西瓜’梗,是不是指法师清怪效率太高,连瓜摊都不放过?”
他忍不住笑出声。
第二天,他正式申请了平台专栏认证,把系列文章命名为《我在玛法那些年》,并附上一句声明:
“欢迎讨论,拒绝搬运。这些故事不只是我的过去,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关于热血、失败与重来的共同记忆。”
第三篇更新那天,他讲的是第一次攻沙。
“那天服务器卡得厉害,进不去的人在外面干着急。我们在城门口守了八个小时,敌方行会用尽一切手段偷袭。最后一次冲锋前,我站在台阶上回头看了一眼——一百二十七个人,装备参差不齐,有人穿布衣,有人拿木剑,但所有人眼神都一样。”
“我说,要么死在这儿,要么拿下它。”
“他们吼着我的名字,冲了进去。”
文章末尾,他加了一句:“如果你也曾为某个目标拼尽全力,哪怕全世界都说不可能——那你早就来过玛法。”
发布不到两小时,评论区破千。
有人留言:“我是个程序员,昨晚熬到三点看完全部更新。今早辞职了,想去试试自己一直想做的独立游戏。”
有人私信他:“我是美术生,从小临摹传奇地图。我能给你画插图吗?不要钱,就想还原那个世界。”
他还真回了:“行,但得按真实比例画,别美化太多。玛法本来就不漂亮,可它真实。”
一周后,他的专栏订阅破十万。
团队也慢慢成型:一个做音效的前网吧管理员负责配背景音乐,一个做运营的宝妈负责社群管理,还有一个大学老师主动联系,想把他的经历整理成“数字原住民文化研究案例”。
最让他意外的是,某天早上打开邮箱,收到一封来自偏远山区小学老师的信:
“我班上有十几个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头疼得不行。我把你的文章打印出来念给他们听。有个孩子听完哭了,说他从来没想过,原来打游戏也能这么认真。”
吴一处坐在书桌前,读完这封信,沉默了很久。
窗外天色渐暗,城市灯火次第亮起。
他打开文档,准备写第七篇。
标题他已经想好了:《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想认输》。
刚敲下第一段,手机震动。
是那个主动要画插图的美术生发来的预览图。
画面是沙巴克城破晓时分,城墙残破,硝烟未散,一群玩家站在城楼顶端,有人举剑,有人拥抱,有人仰头大笑。
角落里,一行小字写着:“这里没有神,只有不肯倒下的人。”
他盯着那幅图看了很久,嘴角一点点扬起来。
正要回复,电脑右下角弹出一条群消息:
“大佬!我们做了个小程序,能把你的故事生成专属冒险日志,选角色、挑阵营、配剧情,像真的一样!要不要试试?”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