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社区活动板块时,林涛刚开口说了两句,吴一处就举了手。
“我有个补充建议。”
全场安静了一瞬。
主管点头:“你说。”
他站起身,语气平稳:“最近关于专栏的讨论很多,我认为不该回避,反而可以借势做一次跨部门联动。比如,把社群中高情感投入的用户转化为线下活动的志愿者,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做宣传素材。”
林涛皱眉:“这种粉丝经济风险太大,万一后续塌房怎么办?”
“那就用数据说话。”吴一处打开投影,调出一张图表,“过去七天,社群成员的日均有效学习时长提升了37%,负面情绪词使用率下降一半以上。这不是追星,是行为模式的真实迁移。”
会议室里有人低头记笔记。
他接着说:“质疑声越大,说明触达的共鸣越深。我们不是在运营一个网红,而是在观察一场集体觉醒的雏形。”
说完坐下,没人接话。
林涛干笑了两声:“说得挺好,就是不知道落地效果……”
“我已经联系了几位愿意出镜的读者,”吴一处打断他,“明天就能拿到首批访谈素材。如果需要,我可以单独做个汇报。”
主管沉吟片刻:“先做个小范围试点吧。”
散会后,李铁柱的好友申请突然弹了出来——原来他也看到了新闻,二话不说直接发来一段语音:“一处,需要人手吱一声,咱们五人小队随时待命!”
吴一处笑着回复:“老规矩,远程支援就行。正面刚的事,我来扛。”
夜深了,他坐在书桌前,重新看了一遍所有资料。
屏幕上,ppt的标题页静静亮着:
《真实见证计划:一场关于信念与改变的社会实验》
他点了保存,然后打开手机相册,翻到最底下一栏。
那里存着一段视频,是那个山区孩子第一次读完故事后录的。画面晃动,小男孩站在教室门口,声音不大但很稳:“我也想成为别人口中的‘吴一处’。现在开始,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帮更多人站起来。”
吴一处盯着看了很久。
然后他在文档末尾加了一句备注:
“这不是小说,也不是炒作。
这是一个普通人,用曾经照亮自己的光,去点燃别人的火。”
窗外,晨光微露,楼下的早点摊已经开始支锅烧油。
他合上电脑,起身泡了杯咖啡。
热气升腾中,手机又响了。
是社群运营负责人发来的消息:
“第一批见证者材料收到了,有辞职信,有成绩单,还有一个妈妈录了孩子背单词的视频……他们问,什么时候发布?”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