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山跟着周先生读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十多天。
这孩子果然没让张大山失望。
聪慧过人,又肯下苦功。
短短十几天,不仅将《三字经》背得滚瓜烂熟,还新认识了上百个常用字。
每天从周先生那里回来,他都会兴奋地拉着哥哥姐姐,甚至是不识字的爹娘,显摆自己新学的知识。
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光芒,听着他稚嫩却清晰的读书声。
张大山和王氏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景象。
然而,喜悦之余,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张大山面前——束修。
虽然当初周先生答应可以用药材和劳力抵偿。
但张大山是个讲信用的人。
既然答应了,就不能含糊。
这些天,他和铁牛除了帮周先生劈柴挑水外。
只要得了空闲,就会主动去帮先生修补一下漏雨的屋顶,或者加固一下摇摇欲坠的篱笆墙。
体力活方面,他自认做得是尽心尽力。
可光靠这个还不够。
周先生毕竟是个读书人,平日里也需要笔墨纸张,偶尔也想喝口好茶,改善一下伙食。
这些都需要钱。
或者,需要能换钱的东西。
张大山手里那点卖药材剩下的银子,每一文都有用处,要留着买粮买盐,应付家里的急需,实在不敢轻易动用。
那么,能拿得出手的,就只有那些他们辛苦采挖、精心炮制过的药材了。
这天晚上,等孩子们都睡下后。
张大山点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
他来到棚屋角落,看着那些码放整齐、散发着独特药香的“存货”。
黄芪片色泽金黄,三七块油润饱满,柴胡根干燥洁净……
这些都是他们父子三人冒着风险,花费了无数汗水才换来的。
每一根,每一片,都凝聚着这个家对未来的希望。
他从中仔细挑选起来。
他选了几捆品相最好、切得最规整的上等黄芪片,大约有一斤左右。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