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 第232章 清溪奔流粮面如雪(第2页)

第232章 清溪奔流粮面如雪(第2页)

瞅着那些个因为出了毛病,不得不停下来修修补补的场景。

心里头也难免犯嘀咕,替张大山捏着一把汗。

可张大山,却从来没动摇过,也没想过退缩。

他晓得,这新东西出来,不碰几次壁,那是不可能的。

栽跟头,才能学到真本事。

每一次出问题,都能让他更明白毛病出在哪儿,也能让他寻摸到更好的法子。

他会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跟那些个心里头犯嘀咕的村民解释。

也会领着铁牛、柱子他们,不嫌麻烦地,把那些个出了毛病的零件,拆了装,装了改,改了再试。

他那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犟劲儿。

他那份遇到难处也不低头的韧劲儿。

他那份对这水磨坊非要弄成不可的执着。

也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参与到这活计里头的人。

他们从一开始的将信将疑,到后来的敬佩信服。

最后,都变成了毫无保留的信任和使出全力的支持。

终于,也不晓得熬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流了多少斤滚烫的汗珠。

也不晓得失败了多少回,又改进了多少次。

青石村历史上头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完全靠水力推磨的、凝聚了全村人心血和智慧的水碓磨坊。

在一个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日子里,彻底弄妥当了!

这座磨坊,比张大山一开始想的还要更气派,更精巧。

主体是用坚固的青石和改良土坯砌的,足有三间正房那么大。

飞檐翘角,青瓦盖顶,在清河岸边那片开阔的坡地上,瞅着就扎眼,就提气。

磨坊旁边,紧挨着一条新挖的、从清河上游引过来的宽水渠。

渠水被巧妙地引到一个用青石板和特制防水黏土(张大山从《天工开物》里学来的法子,用石灰、糯米汁和桐油等和的)砌的、像个大漏斗似的、还比水轮高一些的“引水高槽”里头。

槽底下还铺了能挡住草棍树叶的粗格栅。

那巨大的水轮,直径足有一丈二尺,是用几十个硬实的榆木做的、斜着安的“受水斗”拼起来的。

稳稳当当地安在高槽底下。

它那粗壮的、用上等铁木做的、两头包着厚铜皮的中心主轴。

通过一套大大小小、齿牙交错的硬木齿轮和粗木连杆组成的、瞅着复杂却又特别精密的传动家伙。

一直伸到磨坊里头,跟那两扇早就磨得光溜溜、重新开了更深更密磨齿的大石磨,紧紧地连在了一块儿。

磨坊另一边,是一条同样用青石砌的、带着点坡度的排水尾渠。

能把推完水轮的河水,再稳稳当当地引回到清河下游去。

既不浪费水力,也不冲坏下游的田地。

整个水碓磨坊的设计,真是巧到了家,精妙到了顶。

它不光是个磨面粉的作坊,更像是一件充满了力量和智慧的宝贝。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