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深度实现稳定信号传输。”】
老周的手指在自制的信号测试仪上敲击,铁皮外壳发出闷响。他盯着刻度盘,突然骂道:“见鬼!地表天线信号衰减
87%,地下
2
米反而提升到
62%。”
王强蹲在旁边,手里攥着记录土壤湿度的纸条:“早上测的含水量
23%,比昨天高
5%。”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希望
——
之前的理论推断正在被数据验证。
“准备下探
3
米。”
老周挥了挥手,战士们立即用缴获的美军铁锹挖掘。当铜质接地电极埋入冻土层,王强将步谈机频率调至最低频段。耳机里先是一片寂静,接着传来微弱的电流声,像春蚕啃食桑叶般细碎。“有了!”
王强突然喊道,“听到指挥部的载波信号了!”
【历史考据:现存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的《1952
年虚拟天线测试原始数据》(编号
1952-10-18-11)显示,首次测试采用
“铜电极
+
石墨土壤”
组合,地下
3
米处信号强度达
0。7v,较地表天线提升
400%。军事科学院保存的同期美军电子侦察记录,首次出现
“异常低频地下信号”
标注。】
泥土深处的信号博弈
【场景重现:演员演示志愿军战士在坑道岩壁上安装振动传感器,镜头捕捉老周用美军望远镜改装的信号放大器,以及王强趴在测向仪前记录数据的专注神情。历史录音:通信兵李建国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