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画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柜内,一截缠绕着杂草与碎石的角钢电极静静躺着,电极表面焊有不规则铜片,乍看与普通弹片无异。旁边玻璃展柜中,《15
军通信伪装日志》第
19
页用铅笔标注
“1952
年
11
月
12
日
5
号节点伪装完成,美军侦察机三次掠过未发现”。字幕:当美军侦察机在高空盘旋,志愿军在地下
3
米展开了一场静默的伪装革命。角钢电极与岩石共生,铜线网络和地层融合,每一处伪装都是战争智慧的结晶。这不是简单的隐蔽工程,而是将通信设施嵌入大地肌理的生存艺术,让钢铁与岩石成为最坚固的伪装,让敌军的侦测设备在自然面前彻底失效。】
1952
年
11
月
12
日
上甘岭
597。9
高地前沿【历史影像:黑白胶片记录志愿军战士王强趴在雪地上,手中握着美军遗弃的工兵铲,正在将角钢电极埋入冻土层,电极表面涂抹着与岩石同色的矿物粉。镜头特写其腰间挂着的
“伪装工具包”——
用美军降落伞布制成,内有碎弹片、杂草、铁矿砂等伪装材料。画外音:第
15
军《通信伪装施工记录》(1952
年
11
月
12
日):“5
号节点采用‘三重伪装法’,地表覆盖美军坦克残骸,中层铺设杂草减震层,地下电极喷涂岩石同色涂料,经侦察机航拍检验,伪装通过率
100%。”】
王强的手指在零下
25c环境中冻得僵硬,却依然精准控制着电极角度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