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画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柜内,一块带有细密敲击痕迹的上甘岭岩壁切片与抗美援朝时期的钢盔、发报键并列陈列。钢盔内侧刻有模糊的
“听石”
二字,发报键金属接触面凹陷明显。展柜灯光映在《固体传声通信实验报告》封面,第
3
页标注
“潮湿岩层传声速度
5200ms,为空气
15
倍”。字幕:当炮火切断所有电波信号,志愿军在黑暗坑道中叩击岩壁,让震动成为无声的信使。莫尔斯电码的点划通过岩层传导,在钢铁与岩石的碰撞中,谱写出人类战争史上最寂静的通信赞歌。】
1952
年
10
月
25
日
上甘岭
537。7
高地
13
号坑道【历史影像:黑白胶片记录报务员张有才半跪在渗水的岩壁前,右手握着自制金属发报键,手腕缠着浸血的纱布。镜头拉近,岩壁上用刺刀刻着
“???—”(s-o)的莫尔斯符号,旁边是观察员李建国用钢盔贴壁收音的剪影。画外音:第
15
军《坑道通信技术记录》(1952
年
10
月
25
日):“启用‘岩壁传音’第
2
天,成功实现
120
米距离内三要素通信(敌情、方位、处置),误码率控制在
8%
以内。”】
张有才的指节砸在青灰色岩壁上,金属撞击声在封闭坑道内形成闷响。零下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