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走进不科学 txt > 第五百九十六章 穿越以来最重大的抉择上(第5页)

第五百九十六章 穿越以来最重大的抉择上(第5页)

“郭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些德国人打的就是这个算盘,所以我才说用信息差捡漏嘛。”

“明明是想把薄膜用到卫星研发,却非要装成是急缺汽车材料——这俩玩意儿的价值能一样吗?”

“还一吨5000美刀,开玩笑,五万咱们都不卖咧!”

说着说着,徐云便忍不住摇起了头。

没错。

除了航天飞机之外,驴浆薄膜的另一个用途便是。。。。。

人造卫星的关键材料。

上辈子是人造卫星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人造卫星的机构中,有两个地方需要用到高韧性的薄膜。

一个是离轨帆。

另一个是进行真空放气的热控薄膜。

其中离轨帆字如其意,是一种在卫星完成任务后的离轨手段。

它主要利用低轨环境稀薄大气形成的气动阻力让卫星慢慢减速,最终逐渐脱离原轨道。

属于设计时期很早到落实时间很晚的技术,大概在卫星诞生之初就被设计出来了,但在太空垃圾出现之前压根就没多少人在乎它。

哪怕在徐云穿越的2023年,这玩意儿也不是所有卫星都会配备。

但热控薄膜却不一样。

它是一种卫星的基材结构,需要具备高成膜速率和致密膜层特性,是卫星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比如说它要能够承受住高强度的宇宙射线冲击,同时还要拥有抗高形变的坚韧拉力。

这两种薄膜加在一起的重要性不说第一吧,至少在卫星的研发难度中可以位列前三。

同时呢。

作为一个后世拥有99颗卫星、全球卫星数量位列第七的国家,德国在二战后对于航空的探索兴趣依旧很高。

奈何由于着名的回形针行动让德国流失了大量的科学家,以至于如今德国的研发能力远远没法和二战时期相比。

徐云这辈子选修的物理专业是凝聚态物理,所以他很清楚一件事:

在原本历史中。

德国就是因为迟迟无法突破热控薄膜的缘故,才会在三年后无奈放弃自主研发,选择与nasa进行合作。

最终以公开所有卫星资料并且任何成果都只能发表在海对面期刊的屈辱性代价,在八年后发射了德国历史上的第一颗人造卫星azur。

诚然。

后世国内有很多人在洗什么当时的西德就是海对面的后花园,但问题是人家自个儿不这样想啊。

例如当时负责azur研发的工艺部。。。相当于华夏科学院院长的profmayer,就曾经亲笔在回忆录上写下了【这是整个联邦德国的耻辱】这句话。

另外在与海对面达成合作意向后,azur项目所属的空间研究学会有二十位研究员同时递交了辞呈。

毕竟国家自豪感这种情感几乎人人都有,哪怕是后世的海对面也照样有人会热血澎湃的大喊usa。

结果国内有些人自己慕洋也就罢了,非要觉得几十年前的德国人同样也喜欢认爹,这就很一言难尽了。。。。。。

视线再回归现实。

眼见徐云如此笃定尹勒斯在撒谎,老郭便忍不住反问道:

“小韩,我承认驴浆薄膜确实在卫星上有大用,但你怎么知道那个叫尹勒斯的德国人在撒谎呢?”

“毕竟汽车零部件也确实需要特殊的薄膜进行零部件。。。。比如说轴承衔接,他所说的未必就不是实话吧?”

孰料徐云却很快摇了摇头,解释道: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