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愤怒会让人冲昏头脑,但是恰到好处的愤怒,可以触发身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让大脑将认知资源、优先分配给眼前的威胁或目标,摒除其他不相关的干扰信息。
换言之,就是恰到好处的愤怒,可以让人进入一种更专注的状态,而且身体会在激素刺激下,让思维速度变得更快、行动变得更加果断。
有些人压力越大、表现越好,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但我好像不是这种人。
气呼呼的逛了十分钟还没发现,我硬挤出来的那点怒气,就渐渐地被焦虑冲散,不过看着周围那些漂浮的“画面”,我很快又涌出了新的怒气。
只不过这次的“怒”不是愤怒,而是恼羞成怒。
“妈的!”
我怒骂着挥起拳头、砸向附近的一片画面,因为“维度限制”我没有真正的触碰到它,但它却随着我挥拳的方向、像羽毛似的朝后飘行了一小段距离。
“……”
我看着那基本算是毫米级的移动,忽然有了一个新的灵感——
刚才我的寻找没有收获,除了这里的“画面”太多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们无序的分布在这片空间。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会因为角度或者距离的影响、只能在自己的周围进行寻找,但如果我做一些整理归纳,是不是就能提高效率、而且还可以避免遗漏?
而且我还处于“叠加态”的时候,也和秦玉林说过差不多的话,大意就是“我”只把这些“画面”当做消遣,所以没有整理标记、也就很难找到人类的维度。
但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意味着这些“画面”的位置并不固定,它们是可以被整理、标记的,只是作为高维生命的“我”没有做而已。
“如果还有机会再做人类,我一定要养成收拾房间的好习惯。”
捏紧拳头给自己立了个flag,随后我便短促的叹了口气、开始投身于漫长的整理工作。
至于“人类什么时候会发起‘召回’”,我现在已经没有精力再担心了,而且无论我清不清楚,剩余时间都是固定的,不会因为我在担心而延长或者缩短。
这样想着,我的焦虑也慢慢的平息下去,同时我还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现象——
之前我全力挥拳、只让那片“画面”产生了毫米级的移动,但如果我用手掌轻轻推动的话,那些“画面”也会像水面的落叶一样,随着我的动作轻轻移动。
就好像它们不是浮在空中,而是悬浮在一整块的非牛顿流体里面,不过我在行动的时候,完全没有感觉到粘稠或者迟滞,所以这应该只是高维空间的某种特性。
如此想着,我已经按照自己对于“画面”内容的理解,分门别类的整理好了十几片“画面”——效率确实有点低,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画面”和“画面”之间会发生融合,所以我在整理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它们保持距离,毕竟我是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来制造问题的。
转眼两个小时过去——可能还要更长一点——我整理好的“画面”数量也终于过百。
同样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发现了一片、或者应该说“一团”,看起来非常眼熟的“画面”。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