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其次致曲。
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这几段文字已经渗入到李风云的骨子里去了,不知不觉中,就将这段混合了《心经》、《清心咒》和《中庸》的文字念了出来。
大慧法王听了李风云的经文,眉头紧皱,开口问道:“李将军,你念的是什么经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并非是这样,莫不是你念错了经?”
他虽熟读佛家经文,但对道家经典《清心咒》和儒家的《中庸》并不了解,所以才有此问。
李风云哈哈大笑道:“没错没错,就是这经文。施主我入魔不浅、执念甚深,光靠佛教的那个什么香蕉菠萝心经哪里能成?必须是佛家,道家,儒家的经典一起来,这才奏效。
佛家的不行,还有道家的,道家的不行还有儒家的,三家揍一个,保准没问题。这叫三教合一,天下无敌。”
“三教合一?”大慧法王喃喃自语,眼中精光一闪,若有所思。
“不错,就是三教合一。”李风云笑嘻嘻地道,“你瞧,佛教,道教,还有儒家,各有本事,千余年来争斗不休,你打我,我砍你,一家得势,另外两家就倒霉,为何不能彼此相容,相互融合,化为一教?法王,我看你天生慧根,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人,莫如就将这三教合一的事情担当起来,从此天下太平,一片祥和,岂不是比渡我这个不开化的蛮人更有意义?”
李风云胡乱教唆,他可不知,他这一番信口胡言,居然真的开启了三教合一的历程,数百年后,一门集佛、道、儒三家之长的新学问面世,那边是心学。
“不错,渡一人怎及得上渡世人?”大慧法王自语道,“无底船本就无底,老衲又何必拘泥于形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超脱才是最重要的。”
闭目沉思良久,大慧法王再次睁开眼睛时,眼中已经满是星光。
朝李风云双掌合十,长鞠一躬,大慧法王道:“多谢李将军指点,老衲还有许多不明白之处,需要找个僻静的地方静思,不能陪李将军了。待老衲佛法大成之日,还会来找李将军,度化将军做我佛门护法。”
说罢一甩衣袖,缓缓离去。
………………………………
第三百九十八章 故人
苏语侬一阵发呆,望着李风云,道:“老和尚就这么被你忽悠走了?”
“什么叫忽悠,这话太难听了!这叫大义微言!”李风云也没想到他胡说一通,大慧法王居然真听信了他的话,什么三教合一,纯粹是他信口瞎掰,“说到底,还是我智慧通天,连大慧法王也甘拜下风。”
“你就吹吧!我看是瞎猫碰上个死耗子!”苏语侬当然不信,李风云是什么货色,她又怎会不知,狗肚子里存不住三两油。
李风云嘿嘿笑道:“甭管是瞎猫,白猫还是黑猫,能逮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没有大慧法王不停在他耳边鼓噪,劝说他当和尚,李风云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站起身来,对虞不全、苏语侬道:“天色也不早了,我们还是下山找一家农户休息一晚吧!”
虞不全、苏语侬点头答应,三人也一齐下山。
太乙峰下,山脚下正有一座小山村,叫做太乙村,人口不多,不过二十多户人家。李风云三人来到太乙村,找了户人家住下。
家主姓陈,只有老夫妻两人,原本是山中的猎户,有一子,但早年死于乱军之中,现在只靠种村口的几亩薄田为生,日子过得十分紧迫。实际上,太乙村的村民皆是如此。
陈老汉的木屋有两间房间,老夫妻住一间,另一间正好分出来给苏语侬住,而虞不全与李风云在不大的堂屋中打地铺住上一夜。
都是江湖中人,李风云自然不会在乎这些,只是心中纷乱,如塞了一块棉花般烦闷不堪,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山里的夜晚格外寂静,但偶尔传来的山中一些怪鸟“桀桀”怪叫声,和不知名虫儿的鸣叫声,却更让李风云心烦意乱。
“汪~”院外看门黄狗轻声呜咽了一声,便不见动静,也不知是什么惹起了它的注意。
李风云并没有太在意,见实在没有什么睡意,干脆盘膝坐起,闭上眼睛默念那段掺杂着《心经》、《清心咒》和《中庸》的那段文字。
才念了两遍,李风云便觉得脑袋有些昏昏沉沉,一股睡意涌起。
正要睡下,忽然,李风云心中升起一丝警觉:“不对,这不是睡意,是迷药!好厉害的迷药,我有罡煞之气护体,居然也能中招。”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