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定夷TXT > 第40章(第2页)

第40章(第2页)

中梁皇室起于凤居,遗体也得依照祖例送回凤居草原的陵墓,崤山这边只有一个衣冠冢和一些陪葬,奉着神位以供子孙后世瞻仰祭拜。

这条燃着长明灯的司马道谢定夷已经记不清自己走过多少次了,写着端懿肃安太子之神位的石碑同先昭熙帝相去不远,安静地矗立在一片青松之间。

明昭帝姬谢定仰,于东宛永山之战中追敌十数里,被引入敌军包围圈,最终死在乱箭之下。

这是中梁任何一本战事编撰中都会提到的事,也被史书工笔载入了中梁律史之上,但只有谢定夷自己知道,长姐的英年早逝和她脱不了干系。

燕济之战胜利后,民间和朝中主战派的呼声前所未有的高涨,谢定夷的名望也一时间达到了顶峰,这让原本板上钉钉的储位出现了动摇,朝中一批参与过燕济之战的武将开始明里暗里的在昭熙帝面前提起谢定夷的战功,导致昭熙帝开始重新考虑储位。

和中梁过去很多主和的皇帝一样,谢定夷的母亲谢檀是个耳根子特别软的人,所奉行的依旧是那套守成之道,且她是中梁历代皇帝中为数不多的从太子直接登基、没有经历过任何储位波澜的皇帝,太过顺利安泰的生活让她没办法主动的和别国开战,生怕打破中梁历朝以来苦苦维持的和平景象。

可让人没想到的事,她所奉行的治国之道被她女儿亲手打破,还以吞并百年宿敌的战功壮大了昭熙这个年号。

原本谢定仰占嫡占长占贤,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奉明帝为她取封号为明昭,也是想让她继承大统的意思,但立储的诏书还没下,谢定夷的声望全然盖过了她。

两个都是亲女儿,中梁也没有非要立长的规矩,谢定夷还得到了一大批武将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谢檀便想让谢定夷同她参加那年的崤山燎祭。

这件事所代表的意思不言而喻,朝中很多人闻风而动,想要拜在宣靖帝姬的门下,可谢定夷却自己拒绝了。

她这般早慧,怎么会不知道母亲是什么意思,便道:“儿臣开战是为了中梁,并不是要和长姐争夺储位,母亲不治儿臣抗旨不遵的罪就很好了。”

谢檀说:“可是你已经开战了,平乐,先不说你要不要去打别国,光是燕济这一国的战功便可保你一生,军功太高,易生猜忌。”

女儿的理想和野心都太大了,她要中梁不再受人欺凌,要那些别国来使再也不敢在中梁领土上趾高气昂,要边城子民不再死于别国之手,要一统四海列国,要开创盛世,要万国来朝。

可她忘了一点,能容纳她所有野心的位置,只有那个至高无上的帝座。

谢定夷皱眉,说:“可那是长姐啊。”

那确实是长姐,可同样的,谢定仰这些年所受的完全是太子的尊崇,她比她年长了七岁,也比她多受了七年培养,如若从一开始她就没有被赋予那么大的期望或是按照太子的路子走下去,这储位也许还能商量,事到如今,一切都已经不一样了。

如果谢定仰顺利登基,她会不会对军功卓绝的谢定夷心生猜忌,处处掣肘?如果谢定夷登基,她又会不会心生不甘,觉得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被人夺去?

一旦产生了一点试探的苗头,那所有的亲情和信任都会如高楼般崩塌,再难重起。

毕竟人心是最捉摸不透的东西,尤其是在皇家。

但此时此刻面对一片赤诚的谢定夷,谢檀并没说什么,而是松口道:“你不愿去就不去吧。”

昭熙二十二年,谢定夷再次领兵去往了边关——燕济拿下后各国的平衡被打破,当一国的势力或领土过于强盛的时候,别的国家一定会倍加防备,说不定还会在对中梁共同的忌惮下联合起来

,她没办法看着隐患扩而大之,所以只能先下手为强,向东宛发起了征伐,随着战线一路推进,原本待在梁安的谢定仰却领着援军出现在了边关。

谢定夷不知道她为什么要来,只说此地危险,让她快点离开,可谢定仰却拿一种欲言又止的神情望着她,直到几天后的一封捷报传入帐中,她在电光火石之间猛地明白了谢定仰来到此地的意思。

她想要军功。

如何能顺利登基,又能不出现功高盖主之事,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也有相当的军功,可燕济之胜实在太大了,想要超过它,唯一的办法就是也吞并一个大国。

所以她来到此地,想要谢定夷把东宛的军功让给她。

想明白之后,谢定夷心中第一时间产生的不是失望,而是:这个办法好像也可以。

她没再说让谢定仰离开的事情,也没戳破她的那点私心,而是让她跟着贺穗出征,一开始只是清扫残兵,渐渐的开始参加议事,举兵攻城。

虽然谢定仰没有多少实战经验,但她足够聪明,也知道自己的目的和能力,所以大部分时候只听从谢定夷的安排,按照她和各位将领商量出来的战术严丝合缝的执行,绝不节外生枝。

可谢定夷毕竟不是神人,不可能永远算无遗策,在战线推至东宛都城数十里之外的永山城时,东宛的精锐已经差不多损耗殆尽了,谢定夷提出从两翼包抄,顺利的话三日之内就能彻底攻下东宛,为保万无一失,她让经验更丰富的朱执水同谢定仰往北边防守更薄弱的地方进攻,她则带着其他人从南面与其交锋。

原本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敌方军中出现了阙敕的战旗。

燕济灭国时候,东宛就曾派出使者去往阙敕,想要联合起来对付日益壮大起来的中梁,阙敕皇帝公仪施认为中梁和阙敕相去甚远,不会波及自身,所以拒绝了这一请求,直至东宛接连战败,她才在吾丘寅的建议下向永山派去了援军。

南边大军正面交锋,北边埋伏偷袭,谢定仰和朱执水没有看到阙敕战旗,以为此战不过是清扫残兵,很快就能攻到都城,于是便带兵追敌十数里,最终进入了敌军的包围圈。

谢定夷在看到阙敕战旗的那一刻便知道北边一定会有陷阱,于是命大军立刻后撤支援,但最终还是没有赶上。

那队人马几乎全军覆没,谢定夷赶到的时候,朱执水正带着数十残兵负隅顽抗。

谢定仰身边的亲卫全数身亡,她自己则身中数箭,倒在一堆辨不清容貌的尸体中间,谢定夷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找到她的,抱起她遗体的那一刻,她身上的乱箭也同样穿透了她的灵魂。

……

母亲,长姐,谢定夷长跪久叩,最后向胞弟谢定俭的石碑走去。

她始终没有说话,只是驻足略看了看就离去了,身后的谢持没有跟上来,垂首站在谢定仰碑前,谢定夷回头看了一眼,没说什么,带着随从去往了半山腰的皇陵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