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帝秦设计师在线阅读 > 第45章 赵宋的怂之根源北宋历史(第3页)

第45章 赵宋的怂之根源北宋历史(第3页)

而且如此做,需要的官吏也会增多,这么做相当于把将领本该有的兵权给分割了。

就这,还不是每人取一部分各行其职,而是每人所取部分中还有交迭重合之处。

这也是大怂的一大特色,喜欢把完整的权力分到这里一点,那里一点,彼此的权力间还有重复。

便导致对某些事,好像很多衙门都可以管,但似乎每个衙门又不能全管。

这确实可形成各个衙门间的制约,但需要的官员会增多,且会出现权责不分明的情况。

李念接着道:“为防范武人,还施行更戍法、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等政策。当然,任何一种政策,在其产生的当时往往都是有先进性的,优点显露胜过缺点,能发生其积极的作用。”

“所以,赵匡胤在位时,他虽收回了老兄弟们的兵权,进行了军改,但宋军的战斗力依旧很强。如果赵匡胤未死,再多活五年十年,宋朝在其治理下,确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灭辽,让华夏大地再归一统。”

“宋的评价也会更高!”

“然而,赵匡胤没能活到那天,其弟赵光义即位后,继续采用抑武重文之策,推行‘将从中御’,即要求前线将领必须听从朝廷指挥。”

蒙恬忍不住道:“这如何可能?朝廷又不在战场,如何知晓战场情况?而战场情势瞬息万变,不让将领定夺,反而先禀告朝廷,等朝廷知晓后再下令,只怕战机已失!”

“宋军若是如此,守城也许尚可,可与人在外相战,当败。”

李念笑道:“赵宋也明白朝廷不可能立即知道战场的情况,再下达命令给宋军将士,所以他们采用另一种方法——阵图!”

“即在作战前,先计划军队该以如何阵型展开,哪需要放置盾兵,哪需要放置弓弩手……都被提前安排好!”

“赵光义还亲自创制了一名为‘平戎万全阵图’的阵型,从设计理念上,这阵图倒挺像回事,可问题在于战场万变,阵图无法依战况而变,那便有害。”

提前设计好阵图,让将领士卒依照阵图作战,这是人能想出来的主意?

这和某校长机枪要放在哪里都要微操如出一辙,但某校长时,人通讯至少比北宋时更先进。

王翦、蒙恬等只敢长了见识,这位宋太宗着实是个“人才”。

有这等想出用阵图让将士列阵作战的“豪杰”指挥,宋军将士也是有“福”了。

太宗的恩情还不完啊!

蒙恬道:“这赵光义定非知兵之辈,至少不擅于此道。宋军若为其指挥,有战败之祸!”

既然不怎么知兵,指挥能力不行,这玩意儿就应该老老实实蹲在后方,将指挥权交给前线将领,在后方等着捷报就行。

可对武人的防范又让赵光义难以做到这点,让前线将领自由掌兵作战,他睡觉都不会踏实,万一前线那些将领遇到他哥也来个“黄桥兵变”、“柴桥兵变”呢?

他必须提防,即使不能亲自前往提防,也得派人代他提防。

王贲也道:“此人最好待在朝中,静待捷报即可,其插手干预,只会坏事。”

李念道:“但这是不可能的。赵光义虽有才干,但并不如其兄,赵匡胤在宋军将士中的威望,赵光义远远不及。”

“因而,他需要树立他个人在军中的威望,且他也不敢不加防范便让将领统帅大军。再者,赵光义是兄终弟及而承继帝位,虽有‘金匮之盟’之说,但有人并不会信,认为他得位不正!”

“赵光义必须得设法证明他帝位合法合理,他有功劳才干可以为帝。而亲自率军征辽便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彼时,自石敬瑭之后,燕云十六州为辽国所占,柴荣、赵匡胤皆未将之取回,华夏由此不得完整。”

“他若能将燕云十六州取回,使华夏复归完整,赵光义的功业立刻便会超过其兄,就算他真是弑兄继位,在这等功劳下,也无人会不服!”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