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种类从最初的12种增加到89种。
"这已经不只是防风林了,"方稷站在了望塔上,望着绵延的绿色波浪,"这是一座正在呼吸的生态工厂。"
三年过去,当初栽种的沙棘、"团结果"苹果和沙漠枣已经连成一片茂密的防风林带。这些果树不仅抵挡住了肆虐的风沙,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
阿迪力每天清晨都会骑着摩托车巡视林带,他指着一排排沙棘树说:"看它们的根!"拨开表层沙土,盘根错节的根系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松散的沙粒牢牢固定。更神奇的是,沙棘根部的根瘤不断释放氮素,让贫瘠的沙土渐渐变得肥沃。
果树防风林的建成,让原本脆弱的麦田迎来了新生。
铁柱站在麦田边缘,对比着新旧数据:"以前一场大风能毁掉三成麦苗,现在连5%都不到。"他指向远处——果树林像一道绿色城墙,将狂暴的风沙化解为轻柔的气流。更关键的是,果树落叶腐化后形成的腐殖质,被西风吹向麦田,如同天然的肥料。
随着土壤改良初见成效,方稷和团队开始尝试种植耐旱玉米。
"玉米根系深,能进一步巩固土壤。"周明在视频会议里建议,"而且秸秆可以还田,加速有机质积累。"
第一批玉米种子播下时,牧民们都围在田边观望。买买提摇头:"沙漠里种玉米?怕是连苗都出不来。"
然而,奇迹再次上演。
借助果树防风林的庇护和滴灌系统的精准供水,玉米苗破土而出,长势惊人。
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玉米的根系与果树形成了"地下联盟"——玉米根分泌的有机酸能活化土壤中的磷,而果树的深层根系则将水分提升至浅层,供玉米吸收。
收获季节,金黄的玉米穗沉甸甸地垂下。筱枳掰下一穗,剥开外皮露出饱满的籽粒:"甜!比我在老家种的还甜!"
随着玉米丰收,一个新的循环系统逐渐成形:
玉米秸秆→粉碎后与牲畜粪便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
有机肥→用于改良新开垦的沙地;
沙棘果实→加工成保健品,收益反哺社区;
"团结果"苹果→打造品牌,销往城市高端市场。
古丽在社区黑板上画着循环图,孩子们围着她问东问西:"阿姨,沙漠以后会变成大草原吗?"
"不会。"方稷走过来,摸了摸孩子的头,"但会变成更好的样子——既有麦浪,也有果香,还能养活更多牛羊。"
然而,成功背后仍有隐忧。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