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养伤期间负责数据处理和远程咨询。其他人在开展田间工作时,必须两人以上同行,配备对讲机和定位设备。"
更让学生们感动的是,方稷联系当地医院,在病房里架设了视频系统,让陈浩能够实时参与工作。
"教授。。。"陈浩看着为自己忙碌的方稷,不知说什么好。
方稷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养伤,项目还需要你的数据分析能力。记住这个教训就好。"
利用这次事件,方稷完善了整个项目的安全规范:
每个小组配备卫星电话和急救包
每日汇报行程和人员动态
开展野外求生技能培训
与当地建立应急联动机制
他还特意请来当地老猎户,给学生讲解东北山区的特点和危险:"这些山看着不高,但沟壑纵横,采石坑多,晚上特别容易出事。"
一周后,项目工作重新走上正轨。但这次经历让每个学生都成熟了许多。
陈浩虽然卧床养伤,却成了项目的"数据中心",处理各项数据。他的数据分析还为团队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通过气象数据预测蚜虫发生期。
"没想到因祸得福,"会议时,陈浩不好意思地说,"要不是摔这一跤,我也想不到把气象数据和虫害预测结合起来。"
方稷欣慰地点头:"科研路上难免挫折,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和成长。"
两个月后,陈浩康复归队。当他拄着拐杖出现在示范田时,同学们给了他一个惊喜的欢迎仪式。
"欢迎回来!"李明远送上一束野花,"下次可不许乱跑了!"
最让陈浩感动的是,方稷特意从三亚飞来,亲自检查他的康复情况:"腿刚好,不要急着下田,先做室内工作。"
这件事在整个项目团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他示范点也完善了安全制度,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
期末总结会上,方稷特意提到这件事:"科研不仅是实验室里的数据,更是田野中的实践。而比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每个人的安全和成长。"
陈浩在分享感言时说:"那一跤摔得很痛,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感谢方教授没有放弃我,让我有机会继续参与这项有意义的工作。"
窗外,东北的第一场雪悄然飘落。示范田里,金黄的油菜苗在白雪映衬下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生命与希望的故事。
而经过这次考验的团队,像经过淬炼的钢铁,更加坚韧和成熟。他们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方稷看着这些成长的年轻人,眼中满是欣慰。科研的薪火,就是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的。而这次意外,反而成了最好的成长课。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