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大明之我是崇祯大帝 > 第750章 三队荣归交流学习四(第2页)

第750章 三队荣归交流学习四(第2页)

官员们只记得,乾德元年五月,陛下下旨对关外清国动了兵,后来隐约传过“盛京大捷”的消息,可那之后就没了下文,像块石头投进水里,连点波澜都再没起过。

私下里,不少人还在犯嘀咕:

八旗的战斗力摆在那儿,就算一时吃了亏,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当年的松锦战役就是例子,起初传回朝廷的全是捷报,满朝都以为能稳住辽西,结果最后等来的却是松锦沦陷的噩耗。

那会儿二十六员大将、九位总兵,最后只逃回吴三桂、高第几个人,二十五万精兵折损得只剩三万多,连总督洪承畴都成了俘虏。

到最后,整个辽西走廊只剩宁远一座孤城,松山、杏山、锦州全丢了,关宁锦防线硬生生断成了半截,只剩个渝关还攥在手里。

有这前车之鉴在,谁也不敢断定“盛京大捷”后,关外到底是个什么局面。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魏德藻——

当初陛下赐了他科尔沁草原,满朝都以为他会有所动作,结果这么久过去,连点实质性的动静都没有。

有人试着在朝会上问起,他也只含糊其辞,说不出个所以然,反倒让众人心里的疑云更重了。

这般光景下,山西辽州的代表来求迁回辽河平原,兵部和五军都督府也犯了难——

连关外现在是胜是负、清国还有没有实力反扑都不清楚,怎么敢随便答复?

万一答应了迁移,半路上出了变故,或是迁回去后没安稳日子过,岂不是把这些军户又推进火坑?

所以任凭代表们再三恳请,两部也只能拖着,只说“需奏请陛下定夺”,半点不敢拍板。

朝会上,朱有建也没再提关外的事,官员们揣着一肚子疑问,却也没人敢主动追问——

毕竟陛下做事向来有章法,既然没说,定有没说的道理。

只是辽州代表那满是期盼的眼神,还有松锦战役留下的阴影,总让人心头沉甸甸的,暗自琢磨着:

关外的仗,到底打得怎么样了?

朱有建早听说了辽州代表请求回迁的事,却始终没明确表态——

不是不愿,而是辽河平原的规划还没定好,他心里的算盘打得清楚:

前世辽宁本就是矿产富集之地,眼下最要紧的,是先派地质勘探队把家底摸透。

队伍要从辽东、建州一直探到庙屯,再从大小兴安岭查到瀚海,连漠海的南北东西都得覆盖到,既要找矿脉,也要摸清水系走向,没把这些弄明白,贸然让百姓回迁就是瞎折腾。

他心里还有个没完全成型的想法:

大明原疆域里的矿山,能不动就尽量留着当储备,别把家底早早掏空;

像木材这种消耗快的资源,也尽量从外面调,比如通古斯冰原下的森林,有的是可用之材,犯不着耗自己的;

至于那些有特色的土特产产地,干脆划成保护区,既保住资源,也能留着将来派上用场。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