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研制药物需要多少钱 > 第394章 一定不会轻易放弃(第2页)

第394章 一定不会轻易放弃(第2页)

他想起第一次见到曦曦时,那孩子蜷缩在病床上,手臂上插着输液管,像只受伤的小兽。当时女孩的父亲拿着诊断书,指尖把“罕见病”三个字抠得发白,母亲则背对着病床,肩膀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那天晚上,他在实验室待到凌晨,盯着显微镜下扭曲的细胞,突然明白所谓的医学奇迹,不过是有人在深渊边缘架起桥梁时,钉下的第一颗铆钉。

离心机停止运转的提示音打断了思绪,凌霄起身取出离心管时,发现管壁上凝结的水珠像串成线的星星。他忽然想起曦曦画里那些没有轮廓的星星,孩子用蜡笔用力涂抹的痕迹里,藏着最原始的生命力。走廊里传来推车轱辘的声响,夹杂着护士们轻声的交谈,其中一个声音说:“307床的小女孩又在教其他孩子叠星星了,说叠够一千颗就能实现愿望。”

临床实验启动那天,天空飘着细雨。凌霄站在医院楼下,看着第一批志愿者走进门诊大楼,他们的身影在雨幕中显得有些单薄。一个戴着毛线帽的中年男人经过时,怀里抱着个熟睡的男孩,背包上别着的星星徽章被雨水冲刷得格外鲜亮。

“凌医生,”护士长撑着伞走过来,递给他一杯热咖啡,“刚才那个是12床的家属,孩子确诊时才两岁,现在终于等到临床实验的机会了。”她指着门诊楼的玻璃幕墙,那里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星星贴纸,“都是孩子们自己贴的,说要给参加实验的叔叔阿姨们加油。”

咖啡的热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凌霄望着那些星星贴纸,忽然想起曦曦画里的星空。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那些星星仿佛在流泪,又像是在欢笑。他低头抿了一口咖啡,苦涩中带着一丝回甘,就像这两年走过的路。

临床实验进行到第三个月时,出了场不大不小的意外。编号017的受试者突然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时,凌霄正在办公室整理数据。他冲到病房时,护士们已经展开急救,心电图纸像雪片般不断吐出,上面的波形越来越微弱。

“立刻停用‘星桥’制剂,注射肾上腺素!”他一边戴上听诊器,一边指挥抢救,手指触到患者皮肤时,感觉那冰凉的温度正顺着指尖蔓延到心脏。监护仪的警报声在耳边尖锐地回荡,像无数根细针在刺穿着神经。

抢救室外传来压抑的啜泣声,是患者的母亲。凌霄透过玻璃窗看过去,那个穿着碎花裙的女人正抱着一个布偶星星,肩膀抖得像风中的落叶。他忽然想起曦曦刚入院时,也是这样抱着星星玩偶不肯撒手,说星星会保护她。

当监护仪的波形逐渐平稳,发出规律的“滴滴”声时,窗外的雨刚好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恰好落在患者床头的星星挂饰上,折射出细碎的金光。凌霄摘下口罩,发现自己的白大褂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凉飕飕的。

“过敏原因查出来了。”小陈拿着检测报告跑进来,眼睛里布满血丝,“是患者体内一种罕见的蛋白酶导致的排斥反应,我们可以调整靶向序列避开这个位点。”他递过来的报告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旁边画着个小小的星星,是用红笔匆匆画就的。

患者醒来时,第一句话是问星星还在不在。当他看到床头的挂饰时,苍白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梦见自己在过一座桥,”孩子的声音还很虚弱,却带着天真的认真,“桥上有好多星星,它们拉着我的手往前走,说前面就是健康的地方。”

凌霄走出病房时,走廊里的阳光刚好铺成一条金色的路。他想起曦曦画里的彩虹桥,突然明白所谓的“星桥”从来不止是一种酶,更是那些在绝望中依然相信希望的人心,在黑暗中彼此照亮的微光。

实验进行到第六个月,数据开始呈现惊人的一致性。凌霄站在会议室的投影幕前,看着“星桥”制剂在不同患者体内产生的疗效曲线,它们像无数条汇聚的河流,最终奔涌向同一个方向。窗外的梧桐叶已经落满了一地金黄,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进来,在曲线图上投下晃动的光斑。

“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在3。7%,远低于预期。”他指着统计图表,声音平静却带着力量,“更重要的是,已有17名受试者达到临床治愈标准,这意味着‘星桥’不仅能缓解症状,更能从根本上逆转病程。”

会议室里响起抑制不住的抽气声。凌霄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个人,看到小陈悄悄抹了下眼睛,看到伦理委员会的老教授摘下眼镜擦拭镜片,看到药企代表握紧的拳头和颤抖的嘴角。他忽然想起两年前那个深夜,自己对着显微镜下扭曲的细胞,第一次萌生研究“星桥”的念头时,实验室里只有离心机孤独的嗡鸣。

“还记得曦曦画里的星星吗?”他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众人愣住的瞬间,他点开了那张彩虹桥的扫描图,“孩子们比我们更懂什么是希望。所谓医学进步,不过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努力去实现孩子们最简单的愿望而已。”

散会后,小陈塞给他一张画。是曦曦新画的作品,画面上有座彩虹桥横跨在两座山峰之间,桥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每个人手里都牵着一颗星星。桥的这头是医院的剪影,那头是阳光灿烂的草地,草地上有无数个奔跑的孩子,其中一个特别像正在奔跑的曦曦,怀里还抱着个星星玩偶。

“她说明年想来看我们的实验室。”小陈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说要给所有仪器都画上星星,这样它们工作的时候就不会累了。”

凌霄把画贴在办公室的白板上,旁边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数据。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来,给画框镶上了一道金边。他忽然发现,那些冰冷的公式和温暖的笔触,在暮色中竟然如此和谐地交融在一起,就像科学与人文从来都是照亮生命的两面光源。

临床实验结束那天,医院的花园里举办了场特别的画展。参展的全是接受“星桥”治疗的小患者,他们把自己的康复历程画成一幅幅稚嫩却真挚的作品。曦曦作为小主持人,穿着白色的公主裙,站在台上念着自己写的诗:

星星桥,弯又弯

一头连着病床上的孤单

一头连着草地上的奔跑

医生叔叔的眼镜里

藏着好多小星星

护士阿姨的白大褂

缝着月亮的衣角

我们手拉手走过桥

把痛苦都留在昨天

让健康的花儿开遍明天

凌霄站在人群后面,看着台上那个自信开朗的女孩,很难想象这就是一年前连画笔都握不稳的孩子。阳光穿过她高高举起的画框,在地上投下晃动的光斑,画里的星星桥横跨在彩虹之上,桥的尽头站着无数个微笑的孩子。

“凌医生,”有人轻轻拍他的肩膀。是017号患者的母亲,手里拿着一幅画,“这是孩子画的您,说您是架桥的人。”

画上的医生戴着眼镜,身后是无数闪烁的星星,手里正拿着画笔架起一座彩虹桥。天空被涂成了渐变的粉紫色,云朵里藏着各式各样的医疗器械,都被画上了笑脸。最动人的是画的角落,有行歪歪扭扭的字:谢谢凌叔叔把星星摘下来给我们当桥。

那天晚上,凌霄在实验室待到很晚。他修改完最后的临床报告,把曦曦的诗作为附录加在文末。窗外的星空格外清澈,北斗七星像把巨大的勺子悬在天际,他忽然明白所谓的“星桥”,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奇迹,而是无数颗心共同架起的希望之路。

冷藏柜的指示灯规律地闪烁着,像夜空眨动的眼睛。“星桥”样本盒旁边,新添了一排画,都是小患者们的作品。凌霄看着那些稚嫩的笔触描绘的星空、桥梁和奔跑的身影,突然想起自己在论文结尾写的那句话——医学的进步从来不是奇迹,而是无数在绝望中不肯放弃的日夜。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