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W。S。A。波特:《参加太平洋会议的人民代表》,《密勒氏评论报》,1921 年 10 月 22 日。
②《北华捷报》,1922 年 2 月 18 日,第 420 页。
③《麻克类爵士与中国商人》,《北华捷报》,1923 年 2 月 17 日,第 446—447 页。
④《北华捷报》,1923 年 3 月 10 日,第 664—665 页。
⑤《北华捷报》,1923 年 5 月 19 日,第 471—472 页;1923 年 6 月 23 日,第 818 页。
①《向商人们说的老实话》,《北华捷报》,1923 年 4 月 14 日,第 77 页。
②《北华捷报》,1923 年 6 月 23 日,第 818 页。
③《北华捷报》,1922 年 12 月 16 日,第 711—712 页;雪莉?加勒特:《中国城市里的改革者:中国基
烈欢迎这一政治上的合作,但极力否认他们有建立“一个附属于他们(外国
人)的封建资本制度”的任何意图——这是共产党报纸《向导周报》对他们
的指控。④“敦请一友邦为佐理,系自动的而非被动的……系暂时的而非永久
的”。⑤孙逸仙本人在 1923 年 1 月 26 日发表的《和平统一宣言》中,似乎也
支持“和平之要,首在裁兵”的主张,认为可以“敦请一友邦为佐理,筹划
裁兵方法及经费”。⑥
英美外交政策所设想的与中国资产阶级合作的建议,意在推动中国资产
阶级逐步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是这一企图却显得异乎
寻常地不成熟,因为资产阶级在当时无力承担其外国导师梦想赋予它的政治
命运。
行动中的自由主义
不考虑资产阶级所进行的这场失败了的政治游戏的发展环境,就不可能
了解这一场游戏。不掌权的阶级的政治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已经
建立起的政权的性质的制约。在当时的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和精英阶层已
经衰落,而又未能引入新的自由权以资补偿,在这样一个失去经过验证的组
织形式的社会中,在社会和经济方面已在一定程度上臻于成熟的中国资产阶
级被要求承担起各种责任。专制主义不再与帝制或者与袁世凯的军事独裁有
紧密关系:但它还存在,此后是在各地的军阀当中表现出来,他们为数众多,
使得他们的对手付出代价而可能取得的部分胜利毫无意义。如果说资产阶级
的参与常常显得不明确、混乱而无效果,这部分地是由它在缓慢的形成过程
中所处的政治环境的性质导致的。
军阀时代是普遍不安全和剥削的时代。每一个社会集团都受到影响。在
资产阶级条约口岸的外国租界里可以逃避内地商人所受的抢掠和横征暴敛。
但是它的经济活动是在地?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