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帝从桌子上翻出两份奏本,让陈忠拿给了李善长和刘伯温。
“都他娘的大明朝了。”
“这些混账王八蛋还在想方设法的侵占百姓田地,把百姓变成他们的奴仆。”
“更有甚者,还有人搞什么家生子那一套。”
“还有役兵为奴的——书上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咋到了咱大明,有些人就敢把卫所军士当奴仆使唤?”
“是咱大明的军士天生就低了他们一等,活该受他们欺侮?”
“要是哪天咱想“王于兴师”,兄弟们还愿不愿意再跟咱“与子同仇”?”
朱皇帝杀气腾腾的敲了敲桌子,冷笑一声道:“入他娘的!”
“咱朱重八从一个臭要饭的和尚,一步步走到这个皇位上,咱都没觉得自个儿比军中的将士们高贵,咋的,一个个的总旗百户反倒支愣起来了?”
刘伯温的额头上当即就冒出一层冷汗。
蓄养奴仆这个事儿,是冲着李善长和自个儿说的。
而役兵为奴,则是冲着常遇春和自个儿说的。
反正两个事儿都离不开自个儿。
李善长和常遇春也都瞥了刘伯温一眼。
按照大明现有的制度,御史台的御史老你们分为科官和道官两种。
其中科官指的是洪武六年刚刚搞出来的诸科给事中,负责稽查各部奏疏,审核公文,监督政令执行,对官老爷们违法乱纪的行为进行弹劾。
道官则是指都察院监察御史?,负责弹劾官员、参与“三司会审、考察官员政绩等。
简单来说就是科官针对朝堂各部,道官既针对整个朝堂的同时也针对地方。
乡间士绅们肆意侵占百姓田产,蓄养奴婢,甚至搞家生子那一套乱七八糟的东西,道官老爷们有责任,御史台扛把子刘伯温同样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至于各地卫所里面不断涌现的役兵为奴,这个事儿就更是刘伯温想甩都甩不掉的大锅。
因为卫所制度本身就是刘伯温提出来的。
刘伯温心中忐忑,向着朱皇帝拱手拜道:“上位,是臣失察失职,还请上位恕罪。”
李善长和常遇春也同时向着朱皇帝拱手拜道:“上位,是臣失察失职,还请上位恕罪。”
朱皇帝黑着一张臭脸,向着李善长、刘伯温和常遇春三人摆了摆手。
“咱知道,蓄养奴婢这个事儿自古就有,卫所制更是奠定了咱大明的根基。”
“咱也不是那种是非不分的糊涂蛋。”
“你们用不着请罪。”
朱皇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示意三人坐下之后又继续说道:“咱这回找你们说这两个事儿,就是看看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
刘伯温皱眉沉思,李善长却忽然眼前一亮,捋着胡须说道:“上位,这两个事儿说麻烦也麻烦,说简单么,其实也不难。”
朱皇帝微微一怔,问道:“善长先生可是想到了什么好办法?”
李善长捋着胡须笑了笑,说道:“上位且容臣卖个关子,蓄养奴婢的事情等会儿再说。”
“臣先说这个役兵为奴的事儿。”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