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手在胸前交叠如抱月,“唱此句时,需含而不露,如青瓷开片,美在裂纹深处。”
午休时,苏明远坐在窗台边啃烧饼,忽然听见小张在角落嘀咕:“这‘一唱三叹’的复调,比数学题还难。”
他咽下烧饼,走过去用竹筷在桌上敲出节奏:“《乐记》云‘一倡而三叹’,非为难诸君,乃让乐声如流水绕梁。”
说着便用筷子蘸着茶水,在桌面上画出五线谱,“汝等看,主歌如溪,副歌如河,复调便是那汇入的支流。”
下午的练唱课,苏明远教大家
“字正腔圆”
之法。他手持折扇充当
“教鞭”,轻点阿琳的肩膀:“‘牡’字收音需如击磬
——”
折扇在掌心敲出
“啪”
的声响,“‘丹’字拖腔要似过桥
——”
说着便拉长尾音,直到窗外的石榴花轻轻颤动。小张学得入神,不小心把
“牡丹”
唱成
“牡蛋”,惹得众人哄笑,苏明远却认真道:“此乃‘开口音’与‘闭口音’之别,容吾再示范一遍。”
编舞老师抱着垫子走进来,看见排练场景愣了愣:“你们这是在开私塾?”
苏明远作揖笑道:“正欲请老师为‘青花瓷’编‘舞袖’。”
说着便展开水袖,在排练室中央旋身,青衫下摆扫过地板,竟转出个瓷瓶的轮廓,“若将‘勾勒青花’化作挥袖,‘雨过天青’比作转身,何如?”
暮色漫进排练室时,《青花瓷》的改编终于成型。苏明远坐在钢琴前,用现代键盘弹出古琴的泛音,组员们手持竹简灯牌应和,阿琳的歌声里带着《诗经》的余韵,小张的吉他弦上流淌着编钟的节奏。当唱到
“天青色等烟雨”
时,窗外忽然下起太阳雨,阳光穿过雨帘,在苏明远的水袖上织出七彩光斑,恍若千年瓷窑开窑时的惊世之光。
手机忽然震动,林婉儿发来消息:“公子今日排练,婉儿隔墙听得如醉,竟误将‘雨打芭蕉’听成‘雨打班驳’。”
附了张片场照,她穿着古装,手里举着个青花瓷马克杯。苏明远望着照片,忽然轻笑出声
——
这古今交织的错位感,竟比他写过的任何词曲都更有韵味。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