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她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青铜药罐,罐身上斑驳的纹路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是师父传给我的,当年那位前辈就是用它,在昆仑之巅取千年雪水,浸泡七十二味药材,制成了能起死回生的神药。”
张思贞凑近细看,药罐底部刻着一行细小的篆字:“以水为引,以心为药”。这八个字,仿佛一道闪电,照亮了他心中长久以来的困惑。他想起自己在研制辟瘟丹时,尝试过各种方法,最终在一个雪夜,突然灵光乍现,改用雪水浸泡药材,药效竟有了质的飞跃。原来,这一切的灵感,都源自千年前那位前辈的智慧。
“师父,”
张思贞的声音带着几分激动,“那我们现在用的‘子午流注针法’,是不是也。。。”“不错,”
苏瑶微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欣慰,“这套针法,传自东汉末年的一位隐世名医,他将人体经络与天地时辰相结合,创造出了这套神奇的针法。”
她伸出手指,在空中比划着经络走向,“你看,人体的气血运行,就像江河奔流,每个时辰都有不同的变化。掌握了这个规律,就能事半功倍。”
药畦里,新埋下的曼陀罗种子正在泥土中静静沉睡。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一下又一下,仿佛在为这古老的医道传承打着节拍。张思贞拿起笔,在传承录上又添了几笔,将今日的感悟与收获,一一记录下来。他知道,这些文字,不仅是对前人智慧的总结,更是对后世医者的期许。
苏瑶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思贞,医道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心怀慈悲,坚守本心,就一定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她望向药庐外的杏林,杏花树在夜色中默默伫立,宛如守护医道的卫士,“就像这杏林,历经风雨,依然年年花开,为世人带来希望。”
暮春的阳光如碎金般洒落在药庐青瓦上,张思贞手中的针灸铜人泛着古铜色的光泽,膻中穴处新刻的纹路还带着新鲜的铜屑。他用细毛刷拂去碎屑,忽然想起第一次在苏瑶指导下刻画穴位时,铜针滑落刺破手指,血珠正巧滴在
“气海穴”
位置,如今那里已形成一块暗红色的包浆,宛如岁月的勋章。
“李府的小厮又来送匾额了。”
苏瑶的声音从廊下传来,她手中托着的
“杏林春暖”
匾额被阳光镀上金边,“百姓们说,公子康复后开仓施粥,还在城西建了施药棚。”
话音未落,马蹄声已近,小厮跳下马来时,怀里还抱着几捆新采的艾草,“我家公子说,这是从昆仑山脚采的‘九头艾’,比寻常艾草多三分阳气。”
张思贞接过艾草,嗅到叶片间混着的雪水气息,忽然想起《青囊经》中
“天山雪艾,可驱百邪”
的记载。他转头望向苏瑶,见她正将那片干枯的野百合夹回经卷,花瓣在阳光下透明如蝉翼,叶脉间隐约可见当年沾着的
“九死还魂穴”
潭水痕迹。“二十年前师父带我去认穴,”
她轻抚经卷封面,“那时野百合开得正盛,我嫌花气太浓,师父却说‘香气能醒神,亦是一味药’。”
药碾子旁的石桌上,摆着新制的辟瘟丹。张思贞用竹刀将九头艾切成碎末,按《青囊经》“君臣佐使”
之法配伍:艾绒为君,苍术为臣,再佐以从李府密室寻得的西域冰片
——
如今这些剧毒之物,已被驯化为救人的良药。苏瑶拿起一枚丹药对着阳光,琥珀色的药丸里,野百合花粉与雪艾绒交织成云纹,“你瞧,这丹纹竟与后山‘太极潭’的水波纹一样。”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