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画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柜内,一块来自上甘岭
537。7
高地的青灰色岩壁残片倾斜陈列,表面密布着深浅不一的敲击凹痕,其中
“?—?—”
的莫尔斯电码刻痕因长期摩擦泛着金属光泽。旁边玻璃展柜中,1952
年油印版《莫尔斯电码坑道通信手册》翻开至第
4
页,红笔标注的
“固体传导有效距离
200
米”
旁,有用铅笔补注的修正数据
“潮湿岩层可达
230
米”。字幕:当美军炮火将地表通信撕成碎片,志愿军在阴暗潮湿的坑道里开辟出另一条生命线。莫尔斯电码的敲击震动穿透坚硬岩壁,让冰冷的石头成为传递情报的介质,在无氧高地与钢铁弹幕之间,编织出人类战争史上首个无电波通信网络。】
1952
年
10
月
24
日
上甘岭
537。7
高地
13
号坑道【历史影像:黑白胶片真实记录报务员张有才半跪在渗水的坑道内,右手中指缠着带血的纱布,握着从步谈机残骸拆下的金属发报键,正在青灰色岩壁上敲击。镜头缓慢推进,岩壁上用刺刀刻着模糊的莫尔斯电码表,“三短一长”
紧急信号旁,新增的弹孔与刻痕重叠交错。画外音:第
15
军《坑道通信技术记录》(1952
年
10
月
24
日)原件扫描:“13
时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