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洛克王国学院骁雄 > 第116部分(第3页)

第116部分(第3页)

看来,他毕竟是想得不够深入。

“如果能找到事物发展的一些支点,找到合适的木杆,谁又能说,历史的发展不会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呢?”许半仙反问道。

李风云呆了,这些事情他从未想过。仔细想来,也确是如此。

假如当初他不曾来镇州,那镇州的情况又如何?很可能杨光远攻破了镇州城,扫除了在契丹大军背后最大的威胁,契丹大军因此能统合河北的人力物力,搜集到大量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方战场。而中原的大军极有可能因此抵挡不住契丹大军的进攻……

如果不是他在恰当的时候赶到了忻州城外,又以恰当的手段阵斩了耶律安端军督战的大将,那河东的局势又会崩溃成怎样?

再假设他没有及时赶到博州,施展巧计烧毁耶律麻答大量的船只,那对岸李守贞能不能守住东岸也是未知之数,随之而来的变化更教人不寒而栗。

倘若小阳岗下,他不曾夜探耶律麻答的帅帐,没有看见那副地图,那结果又会是怎样?三十万中原大军很可能会被数万契丹铁骑包了饺子,中原的局势顿时便会土崩瓦解……那情形,想想也叫人胆战心惊。

……

细细思量,李风云感到一切正如许半仙说的那般,这世上真的存在无数的支点,只需要一根小小的木棒,轻轻一撬,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直到此时,李风云才真正意识到那本《归藏经》真的是事关重大,或许,它本身就是能撬动历史发展的一个支点。

这当中,李风云想了很多,神色变幻不定,许半仙一直都静静地望着他,不置一辞,直到李风云抬起了头,方才轻轻地问道:“现在信了?”

李风云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更为凝重,拱手道:“多谢前辈指点!”

“再说说《周易》吧!”许半仙欣然笑道,“这世上,研究《周易》的人不可谓不多,但真正有所成就的,并不多,尤其在当今这世上,更是屈指可数。

对于《周易》的研究,我自信有所心得。若是放在漫漫历史中,我这点成就也许算不得什么,但若只论当世,并非我自夸,恐怕及得上我的,鲜矣!”

李风云又点了点头,许半仙这句话,他相信。

“就我研究之所得,《周易》讲的其实不过是预测之道。”许半仙侃侃而谈,“《周易》将世上的变化,总结成两种变化,即阴与阳,用‘驳’来表示。”

许半仙摘下一根树枝,在地上分别划出阴、阳两驳。

“阴与阳相互影响,相互变化,便生成了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种基本现象,也就是常说的八卦。”许半仙又画出八种符号,并注上名称。

“这八种基本现象彼此相互两两组合,也就成了先天六十四卦象,也就是研究世间万物的六十四种基本元素。这便是八卦六驳,《周易》的基础。

《周易》的全文几乎全是在解释这六十四种卦象所表达的现实意义,以及六驳之间各自的微妙联系,这是因为,要弄清楚整个世界的变化,就先要弄清楚,各个卦象本身的相互关系。

弄清楚了这一点,那么,卦象与卦象之间的联系就变得简单了,你瞧,任何一个卦象,如果一次只变化一驳,它最多也只会与其他六种卦象发生联系,对不对?

这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如果只改变一个要素,最多只会引起六种变化。而不是与其他六十三种卦象都产生联系。”

许半仙一边解释着,一边演示着,讲着《周易》的基本道理。

李风云突然发现,原来八卦中居然蕴藏着如此深的奥妙,虽然他半懂不懂。

“既然如此,为何又说《周易》的传承遗失了大半?”听了许半仙足有小半个时辰的讲解,李风云问道。

许半仙满意的点点头,道:“你终于想到这一点了!”

………………………………

第二百三十三章 辨材须待七年期

“的确,《周易》的文字确实流传下来,但使用它的方法却没有传承下来。”许半仙解释道,“现在大家都把《周易》的卦象当做是预示将来的一种手段,其实是错的。”

李风云大为惊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怎会是错的?

许半仙继续道:“《周易》本身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怎么可能简单到扔几枚铜钱,然后依照扔出来的卦象,查找《周易》中相应卦象的解释,由此便能判断未来呢?

据我考证,古人真正的卜卦并不是这样。

卜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周易认为,事物的发展都有其普遍的规律,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影响要素变了,所以,卦象也随之也发生了改变。

因此,要预测未来,首要的是先捋清现状,判断出现在所处的卦象,现在的卦象被确定下来,那么,未来可能的卦象就只剩下那么几种了。

然后判断出哪些要素会发生改变,先后顺序如何。

这世上有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偶然性,这些偶然性凭人力是无法预测的,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卜卦,利用卜卦预测这些偶然要素的改变对卦象的影响。

严格说说,《周易》是一门关于推演的学问,非通达世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