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书屋

77书屋>大明之我是崇祯大帝 > 第684章 西北形势屯驻军户三(第2页)

第684章 西北形势屯驻军户三(第2页)

一头连着科尔沁草原的马场,一头接着建州、辽州的粮区,再顺着山海关牵到京城,把北疆的兵、粮、物资全通过轨车运到中枢,彻底打通北疆到京城的脉络,让整个北方防线连得像铁板一样。

至于棱堡的防御,皇帝也早想透了——

凭棱堡本身的坚固程度,根本不用靠传统护城河。

先前方正化惦记的那条内流河,看着能挡敌,其实离选址太远,真打起来根本起不了作用。

柳长柱在建工体系里,算是实打实的“优等生”,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早把选址定在了瀚山西麓十里外的平原上,那儿地势平坦开阔,能直接用桥墩跨过低矮的西麓余脉,轨车铺过去又快又顺,后期维护也方便。

可方正化选的地方,偏偏要翻一座山脉,到时候轨车得绕着山开,要么就得凿隧道,平白增加了不知多少难度和工期,光是运输开凿的石料和工具,就是个大难题。

柳长柱捧着两张选址图反复对比,看着方正化选的地方那复杂的地形,心里暗自叹气:

总领这心思,真是没往实处落,只想着河道防御,却没考虑轨车交通和施工难度这些关键问题。

柳长柱的能耐在建工里有目共睹。

他堪舆风水学得最拔尖,看地形、定方位从不出错,那些山川走势、地脉走向在他眼里就像标好了路牌,能精准找到最适宜的地点;

物理知识拿了优等,算桥墩承重、测棱堡结构精准得很,不管是多复杂的建筑力学问题,到他这儿都能迎刃而解;

天文科也不差,观星定纬度的本事能帮队伍少走不少冤枉路,在野外施工时靠着星象就能确定方向,不至于迷失;

农科虽只是良好,可水利一门却也是优等,挖渠引水的活儿交给他准稳妥,不管是干旱地区找水源,还是雨季排水防涝,他都处理得妥妥当当。

这份能耐没白费,不用韩赞周额外推荐,乾德皇帝直接把他提拔成一等队长,职级等同于五百长——

这在建工里,算是年轻有为的佼佼者。谁也想不到,二十八岁的柳长柱,早年在应天府时,还在钟山南麓种过三年田。

那会儿日子苦,天灾频繁,土地贫瘠,收成微薄,若不是韩赞周时常接济照顾,他说不定早饿死在田埂上了。

后来跟着韩赞周进了建工,他便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拼了命地学本事,半点不敢懈怠。

白天跟着老师傅们在工地实操,晚上就着昏黄的油灯啃书本,从建筑原理到天文地理,什么都学——

他太怕回到过去那种饿肚子的日子,更想靠自己挣个前程,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他自然要牢牢把握,把棱堡选址和建设的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

其实皇庄的规矩本就如此:

有本事就尽情展示,哪怕旁人嫉恨也无妨,毕竟皇帝用人只看能力。

职级提升或许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皇帝肯重用,让你牵头负责棱堡修筑、轨车铺设这类关键事务,就能收获功勋积分,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安稳。

柳长柱心里对此门儿清,所以干活时从不敢有丝毫懈怠,每次勘测地形,他都背着沉重的测量工具,翻山越岭,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

每次绘图,他都在昏暗的营帐里,就着微弱的烛光,一笔一划,力求精准无误。

https://www.cwzww.com https://www.du8.org https://www.shuhuangxs.com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